大趴小說

登陸 註冊
字:
關燈 護眼
大趴小說 > 重生81:從撿漏開始致富 > 第四百四十七章 辯經大會

第四百四十七章 辯經大會

-僧人們先是各自方隊裡進行討論,隨後擼起袖子,還鬆了鬆衣領。

和印象當中淡泊名利的僧人截然不同,有幾位明顯好辯的僧人,麵色已經有些紅潤,躍躍欲試。

就好像隨時可能打起來一樣。

林然不由覺得有趣。

這時候,米拉大師手下的一名僧人率先站了起來。

說道:“各位師兄弟,俗話說的好,法不容情。我曾經遊曆中原,遇到件有趣的事。”

他一邊說著,負責主持會議的老和尚,拿出毛筆,在紙上記錄著,似乎是把辯經內容記錄下,以作後世討論。

他頓了頓,隨後繼續說道:“我親眼看見一名小偷,進入彆人的地裡偷西瓜。就在他要得逞的時候,被負責看守的惡犬咬傷雙腿,骨頭都露出來了。”

“隨後,小偷要求農戶賠償他的損失。我看完了全程,最終,當地的法院通過了他的請求,賠償了他狂犬病疫苗以及外傷費兩百餘元。”

眾僧嘩然,竊竊私語。

老和尚拿起銅鑼敲了一下,兩邊才安靜下來。

這名僧人繼續說道:“這件事給我的啟發,就是法是認定的,終究存在漏洞。於情於理,農戶都不應該賠償,可是按照律法要求,卻必須執行。因此我認為,在執行規定的時候,應該優先考慮道德。”

“中原有句話,叫做不守道義,天下英雄人人得而誅之,方為大同!”

他雙手合十,對眾人行禮,隨即坐下。

旦增歐珠和米拉都麵帶笑容,覺得他說得非常有道理。

林然也在一旁聽楞了,這真的是辯經大會嗎?

其實那位僧人提出來的問題,一直到二十一世紀也存在。

最典型的就是“不是你撞的為什麼扶彆人”,導致了很長一段時間,人們的思想道德產生了滑坡。

卻不想,在80年代初,人們印象中的與世隔絕的藏傳佛教,就有了相關的討論。

藏區果然是個充滿神秘色彩的地方!

當然,旦增歐珠一邊的僧人並不太服氣,一副準備好打架的模樣。

二十個僧人相互看了一眼,隨後,一名小和尚站了起來。

他先恭恭敬敬地對著旦增歐珠和米拉行了個禮道,隨後說道:

“師兄所舉例子有所偏頗,其實你例子當中所舉的,很有可能正是不按規則執行的後果。”

“出家人不打誑語!”被反駁後,那名僧人滿臉不悅,他旁邊的人也跟著起鬨。

“師兄莫急。小僧出家前,正是中原學習律法人士。”他目光堅定地看了回去,絲毫不避諱他們挑釁的目光。

聞言,眾人安靜了下來,聽他辯論。

“實際上按照華夏律法,進入彆人的瓜田偷竊,本身就屬於侵入對方地盤,對方養的惡犬,在瓜田裡咬傷了他,屬於自我防護行為。”小和尚說道。

“那師弟你說說,為什麼判瓜農罰錢?”僧人氣勢洶洶地問道。

“正是因為道德。”小和尚回道,“因為法官認為,他受傷了,屬於弱勢群體,而瓜農不僅是正常人,而且還有犬作伴,所以有人道賠償的說法。”

“按照正常的流程,瓜農是不需要賠償任何損失,甚至他還可以要求小偷賠錢。”

“可正是由於道德的考慮,纔會有這些賠償,而且有理說不清。”

“因此,我認為,最佳的方法就是把規則定在道德之上,嚴格按照規則去執行懲罰,可以在製定的時候就考慮好,而非談及之時,才提到道德。”

他話音剛落,旦增歐珠一邊就響起了掌聲。

連林然也不由跟著鼓起掌來,這群僧人,並非完全不食人間煙火,看事情還是挺透徹的!

而對麵,場麵一度尷尬了起來。

連米拉也有點掛不住,臉上的笑有些僵硬。

不久,對麵又站起來一名僧人,清了清嗓子,說道:“各位師叔,我乃廟中小輩,來寺廟時間不長。希望我的愚見能給各位一些啟發。”

他顯得很謙虛,贏得了旦增歐珠和老和尚的好感,示意他說下去。

“其實剛纔師兄說的很有道理,但是,我們是從何得出他有道理的呢?”這名僧人微笑著看向小和尚。

眾人搖了搖頭,不知他想說什麼。

隨之,他說道:“正是因為師兄的道德水平高,得出來的結論,才讓人信服。”

“我從小在寺廟長大,前段時間跟著師傅出去苦行,愚見了不少人。”

“在中原地區有江湖的說法,爾虞我詐,弱肉強食是他們信奉的自然法則,能有濟世情懷的人,少之又少。”

“若真的按照他們設定的規則來,那必然是一個生靈塗炭,民不聊生的時代。”

“諸位師兄弟,自從我們融入華夏,也見證過千年曆史了!”

“放眼過去,哪個朝代,不是因為規則設定不合理而崩塌的,最終受苦的,終究是百姓。”

“中原地區有句話說的好:人性本惡。隻有一心修佛向善,纔會提升道德標準,善哉!”

在他話音剛落,寺廟內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林然也在一旁看的有些遲疑。

這些僧人,討論的東西也太前衛了!

或許,正由於他們是出家人,討論事情的時候,可以不用考慮世俗的觀念。

話題討論到這,似乎進入了死結當中。

老和尚看向旦增歐珠,詢問他還有冇有人能站起來辯論。

旦增歐珠身後的弟子一時竟然想不到反駁的方法。

林然曾經見過類似的辯論,隻不過,那是在哲學話題的辯論大會上,感覺剛纔參與辯論的僧人,其實大多都是積極入世的。

例如最開始在外遊曆的苦行僧,看見的自然更多是人間的疾苦。

第二位小和尚,本身就是律法人士出身,對於律法的認識還基於世俗觀念。

而剛纔的僧人,雖然冇有稟明職業,可是從他說話的方式,也是出家不久的和尚。

這批僧人,其實落入了俗家的討論中。

正在老和尚要宣佈話題終結,開始下一議題的時候。

旦增歐珠站了起來,笑道:“諸位,是否允許歐珠來自中原的朋友說兩句呢?”-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