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趴小說

登陸 註冊
字:
關燈 護眼
大趴小說 > 刁蠻戰王妃 > 第934章 回雲洲城

第934章 回雲洲城

-

第二篇獅子吼聲第十七章修羅石洞淨比丘

釋迦獅子

傳承了佛陀的密記

太陽升起了密明的光圈

阿難陀在遠離方所的阿修羅石洞

賜下瞭如來的衣缽

是大迦葉剃下 那無爹無孃的蓮花璿發

供養給諸佛奉獻了眾生

是清淨的比丘

是釋迦心頭的一滴血

化成了獅子

在紮巴哈德導師的指示下,蓮花王太子開始另一段新的參訪因緣,他要前往阿難陀尊者所幻化住持的阿修羅石窟受戒成為比丘。

在佛陀的時代,中印度摩揭陀國王舍城的山城北門之西有一座毗布羅山,山的西南崖有五百溫泉,而溫泉西方有一座卑缽羅石窟。佛陀常在此居住,並常至溫泉洗浴,而大迦葉與這座石窟極為有緣。大迦葉曾經在此石窟中生病,後來聽聞了佛陀所開示的《七覺支法要》而病癒;而大迦葉也是在這座窟中坐禪,而得知佛陀入滅。

後來,許多修習禪定的比丘,多喜居住在這座卑缽羅石窟當中修行。但是這座石窟時常出現許多怪異的景象,甚至會看見各種幻化的龍蛇獅子等奇形怪狀,往往令見者心亂髮狂,使人恐懼。但是這裡卻又是一處殊勝的聖地,而且是佛陀世尊所曾居住、並加持過的清淨處所,如果能在此地善巧修習禪定,又可令人受用如來教化的加持與風範,所以又往往令人忘掉這些凶險的因緣。

曾有一位戒行貞潔的比丘,心好樂於幽靜寂定,所以想要在這座石室中隱匿行跡,好好地修習禪定。但是,當時就有人告諫他說:“你不要到那座石室去,因為那裡會出現許多怪異的災禍,受害的人不少。所以,不僅難以修習禪定,你在那裡恐怕會喪失性命呢。你應當以前事為鑒,不要到時候後悔莫及。”

這位比丘卻回答說:“你這樣的想法是不正確的;我們修行人就是要立誌圓證無上正等正覺的佛果,並摧破皮降伏一切的天魔。而這座石室之內的一些災異障礙與此相比,又算得了什麼呢”於是比丘便前往卑缽羅石窟,並在那裡設立了壇城道場,誦持真言密咒努力修持了。

過了十幾天之後,有一日,石室中來了一位少女,對比丘說:“尊者!你是身著僧服、持守戒律的清淨比丘,也是一切眾生所要皈依的對象,你所修持的智慧、學習的禪定,是要從事救度一切生靈的慈悲善事。但是,你現在在此居住,卻時常令我們心生驚懼,難道如來世尊的教化,就是如此嗎”

比丘心中不解地問道:“我持守清淨戒律,遵從世尊的教誨,並且隱匿行跡來到這幽遠的山穀中修行,以遠離一切的雜染;而今卻忽然間受到你的責難,到底我是哪裡犯了過錯呢”

少女回答比丘說:“尊者!當您每日誦持真言密咒之時,所發出的咒音,都化為熊熊火焰從外而入,燒燬我們所居住的屋舍,使我們大家受到了極大的痛苦。惟願尊者您悲湣我們的痛苦,不要再誦持真言密咒了。”

比丘說道:“我誦持密咒乃是為了自護與修持,並不是想要加害你們。因為在過去,曾經有許多的修行人居住在此處修習禪定,期望能修證無上的佛果,以濟度幽冥苦難的眾生。然而當他們修習禪定時,卻時常見到許多怪異恐怖的景象,心中因極度的驚懼而發狂,有的人甚至喪失了身命,所以我才誦持真言神咒自護;難道這是你們所導致的災禍嗎如此說來,你們已種了極深的業障了。”

少女聽了比丘這番話之後,心生羞愧,懺悔地說:“原來我們的罪障竟是如此的深重,智慧又如此淺溥,實在十分慚愧。但自今而後,我們自會安守本分,不再隨便現身來驚嚇行者,亦不會傷害他們的性命。但是,也請求尊者勿再誦持神咒,令我們受苦!”比丘於是答應了少女的請求。

比丘便繼續在此石室當中,再度專心修持禪定如初,安靜無害。而就在石窟的西南隅,有一座岩洞,而這石洞後壁的神秘洞穴,就是阿修羅宮了。

蓮花王太子聽從紮巴哈德導師的指示,很歡喜地前往王舍城,他在途中並至心誦持陀羅尼真言,日夜不懈。一日,金剛持現身,並問蓮花王說:“心子蓮花王啊!你如此勤勵不懈地誦持真言陀羅尼,你的心中有何願求啊”蓮花王回答說:“我遵循著紮巴哈德導師的指示,前往阿修羅石洞,參訪阿難尊者受戒出家。至尊金剛持您是否能完成我的願望呢”

金剛持說:“是的,心子!我當然能滿足你的心願。當你到達阿修羅洞所在的岩洞時,這岩洞內就是阿修羅宮。你如我所授予你的密法修持祈請,洞內石壁當會自行開啟。當石壁開啟時,你就進入其中,就可以見到阿難尊者。”

蓮花王太子來到了王舍城旁的卑缽羅石窟時,不禁憶唸到偉大的佛陀,於是頂禮悲泣,發願荷持如來家業教化眾生。當蓮花王進入石窟中焚香散花供養佛陀所居之處時,刹那之間,佛陀的光明、慈悲的身影,宛然若現。石窟在豁然之間,光明遍照,蓮花王太子受到無量的加持與祝福,並在光明注照中安住於三摩地中。此時,蓮花王太子得到殊勝的決定緣起,此行必然一切圓滿。

連花王在石窟中安住修持,數日後,就來到西南隅處的岩洞。蓮花王聽受了金剛持的教誨傳授,在專心精勤誦唸修持之後,以芥子持咒擊在岩洞石壁之上,石壁豁然之間就洞開了。這時一旁有一批朝聖的人驚訝地爭相觀看,而蓮花王在跨過洞口前告訴眾人說:“這是我精勤祈請所得,要進入洞中追尋阿難尊者出家受戒。在一切諸佛菩薩聖者的悲湣慈祐之下,我的願望終將實現了。你們是否要一同跟隨我進入這座阿修羅洞中,朝見阿難尊者。”

但是在一旁聽聞的人,都十分地驚懼駭怖,冇有人敢跟隨蓮花王進入此石岩洞內,都說這是一座毒蛇之窟,十分可怕,惟恐因此喪失了性命。最後隻有一位尼瑪貢仙人肯跟隨他進入洞內。於是蓮花王太子隻好與尼瑪貢仙人進入阿修羅石窟之中,當他進入這座石窟之後,石壁就自動地關閉還合。這時,眾人才歎氣,抱怨後悔,悔恨自己為何不相信蓮花王太子所說的話,失去了這麼好的修法因緣。

在佛陀與聖者的加持下,蓮花王太子來到了阿難陀所住持的阿修羅石窟當中。蓮花王太子進入石窟秘洞,行走了三四十裡後,突然間山洞廓然大明,於是見到了城邑台觀,都是金銀琉璃所成;而許多端貌妙美的少女佇立於門旁,歡喜地迎接,對蓮花王太子甚加禮遇。往洞內繼續地前走,來到了內城門口,這時有二位婢使手各捧著金盤,盛滿了香花,前來迎候,滿麵笑妍地對蓮花王太子說:“您不辭辛勞長途跋涉,必定非常疲累,請您先來水池中沐浴更衣,然後我們會帶您到要去的地方。”

蓮花王太子沐浴之後,二位婢使即帶領蓮花王到阿難陀尊者修行的處所,這時有數萬比丘共同在那裡修行。就在蓮花王到達的前一個晚上,這幾萬名比丘都忽然之間,做了不可思議的夢境。他們夢到有兩個太陽,一前一後,先後次第地升起,此時天空充滿了種種不可思議的光明與微妙的音聲及種種異香,天樂鼓瑟霓虹,與諸佛光明交織成幻化莊嚴的形貌。

此時忽然見到佛陀從虛空中示現了身影,這時五彩霓虹,佛陀的祥光,從法界體性光明中悠然浮現,一圈套著一圈,宛如金剛寶鏈一樣,相映成不可思議的極麗端嚴,宛如蓮花藏世界海一般。此時更有種種如幻如化的莊嚴影像,次第地現起。經過了二天,蓮花王和尼瑪貢仙人同時在阿難陀尊者的座下,出家為僧,接受了佛陀的衣缽。

當阿難陀尊者為蓮花王授戒之時,持地佛母、堅牢地神也特彆獻上了比丘的袈裟,而十方佛更現身加持,同聲讚歎:“善哉!”這時十方佛在虛空中,並同時為蓮花王太子賜以法名,他們共同宣說:“吾對為你賜名為釋迦獅子。”

在如幻的秘密境界中,大迦葉尊者也準備為他剃除鬚髮,但這時剃刀的鋒刃卻忽然之間不利了。當迦葉尊者正拿起剃刀準備磨刀,此時虛空中突然出現了四名空仃母,而其中一位叫音聲悅耳的空行母,突然一把搶去這把剃刀,並遠遠地拋出;當這把剃刀從虛空中,緩慢降下來的時候,忽然之間,現起了五彩的虹光,當虹光拋落在地上時,自然湧生出一座寶塔。

這是蓮花王在剃髮之時,所示現的不可思議瑞相。從此之後,蓮花王受持了佛戒,現持比丘沙門的種種律行。他漸次自在地調伏了煩惱魔,色、受、想、行、識等身心五蘊魔,死魔及天魔等四魔,最後終將與諸佛圓滿無異了。

他此時常與法界中數十萬菩薩眷屬相會一處,共同參悟佛陀的教理,這一時期他的名號有時又稱做“蘇梅紮菩薩”。

在超越時空的奇妙如幻境界之中,在一切賢聖聚會的阿修羅宮,阿難尊者授與蓮花王佛陀的戒法,而替諸佛賜其名為“釋迦獅子”;大迦葉尊者更示現為蓮花王剃除鬚髮。在這傳承的因緣當中,釋迦獅子的勝善名號,終將名聞法界。

釋迦獅子十分努力地向阿難陀與大迦葉尊者勤求教法。有一天,他十分懇切地雙手合十,兩膝著地,向阿難陀尊者合掌而問道:“偉大的阿難陀尊者!在一切聲聞比丘當中,您是多聞第一的。您身為釋迦牟尼佛的侍者,示現了無比的光輝與圓滿。在您侍奉佛陀的這些年中,應該能夠清楚地了悟佛陀的殊勝妙行。我現在向你致上最深的禮敬,希望您能夠為我宣說,佛陀所示現的一切微妙因緣。”

阿難陀尊者說:“是的,佛陀的示現是微妙清淨不可思議的。我是在佛陀的加持之下,所以能夠具足無礙的辯才;也是在佛陀的加持之下,才能夠成為佛陀金口宣說具足多聞第一的比丘。這一切的勝利,都是偉大的釋迦牟尼佛威神力注照的緣故。而我能夠在此示現教化於你,除了因為往昔無量清淨因緣的緣故之外,當然是無量光如來以及觀自在施無畏者所加持的因緣,更是最清淨圓滿的本師釋迦牟尼佛的無上威神所致。

“因為這些不可思議的加持因緣,我能夠宛若從瓶至瓶、以水注水一般,將佛陀不可思議的勝妙智慧,如實地告訴於你。現在我僅簡略地述說佛陀的清淨示現,希望從這些因緣的啟發中,能夠使你圓滿具足廣大的誓願。”

此時,釋迦獅子合掌信受恭聞。

“如是我聞!佛陀在二十九歲時,自行剃髮出家為沙門。他在苦行林中,苦修了六年,每日隻啖食一麻粟而已;修行之中,整個身體隻剩下了乾枯的骨頭。最後他認為苦行無智,所以捨棄了苦行,並接受牧羊女羊奶的供養,終於在菩提樹下,修證圓滿成就無上廣大的正等正覺。

“然後他開始說法度眾,使無量的眾生得到究竟的解脫,這是大家都能夠聞知的廣大事實。但是在此,我要特彆地告訴你,在佛陀的教化中,隻有真實的修證,纔是佛法的根本要義。我們如果僅僅隻在聞思當中打轉,而不能如實懇切地修習,那麼就算能夠讀誦一切的經典,也是無法究竟成證圓滿的。

“因此,我現在要告訴你一個因緣,這是我今天要特彆給你的教示忠告。”

釋迦獅子十分歡喜地說:“敬請尊者給予教誨!”

“在佛世之時,有一位善星比丘,他隨從佛陀聽法二十四年。這位善星比丘,也是具足多聞的人,他跟隨著佛陀聽法二十四年後,最後也能夠誦持三藏十二部等一切的經典,而且也能向大眾宣講經典毫無障礙。但可惜的是善星比丘隻瞭解經中的表意,卻不能夠了悟佛法的真實內容與實踐的要義。

“當時佛陀曾經忠告於他,如果他不能真修實證,把佛法的內義,從禪定三昧中真實地體悟,而出生廣大智慧的話,是不能夠得到究竟解脫的。如果隻瞭解佛語外在的詞句,而不去瞭解其真實內義的話,並不能代表真正的總持無礙,也不是真實通達佛法的人。”

在阿難尊者的現觀描述之下,佛陀當時對善星比丘說法的影像,如海中倒映一般,明現在前。

這時,釋迦獅子隻見佛陀不悲不喜不瞋不怒,光明地安住在金剛三昧當中,心中隻有大慈大悲,雖然了知因緣不契,卻是永恒地關懷著善星比丘,他絲毫冇有受到他的惡言惡語的影響。所有的八風譭譽,對佛陀而言都是遠離無執的,佛陀還是安祥地帶著永恒的微笑來到了菩提伽耶。

佛陀有一次住在王舍城中,善星比丘為佛陀的侍者;當時佛陀在初夜正為帝釋天王演說法要。弟子之法應是師長先行休息之後,才能入寢。這時,善星比丘惡緣現起,因為佛陀久坐,而心生惡念。在當時,王舍城的人民有一個習慣的說法,如果有小男孩、小女孩啼哭不止之時,父母親們便常說:“你若再不停止哭泣,就要將你交付給薄拘羅鬼,作為恐嚇。”這時,善星比丘的心念被諸魔所拘執,竟然告訴佛陀說:“佛陀!請快進入禪室中休息,否則薄拘羅鬼會來抓人。”

佛陀就斥責他說:“癡人!你難道不曾聽聞如來世尊是無所畏懼的嗎”

這時,帝釋天王在一旁,感到十分不可思議地問佛陀說:“佛陀世尊!這樣的人,也能趣入佛法之中嗎”

佛陀即告訴帝釋天王說:“憍屍迦!佛法是平等的,這樣的人還是一樣得入佛法之門,也能具足佛法,而且在未來必定能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無上佛果。”

佛陀雖然為善星比丘不斷地說法開示,但是善星比丘卻是魔障深重,絲毫冇有信受的心。

釋迦獅子眼見善星比丘的頑冥不靈,眼中不禁流下了慈湣的悲淚,而目睹著佛陀世尊的慈悲與光明風範,不禁雙手合十,連稱:“善哉!善哉!”

在無量的光明中,佛陀現起在迦屍國屍婆富羅城的影像,慈悲的佛陀還是以善星比丘作為侍者。當時佛陀要進入城中乞食,而無量的眾生都虛心渴仰,欲親見佛陀。佛陀在行走之時雙足自然離地四寸,而佛足之上代表福智圓滿的千輻印文像,如雕刻一般自然現跡在地麵上,因此,人人都想要爭睹佛陀的足跡。這時,善星比丘隨在佛陀的後麵,竟然忽起惡念就想要銷燬佛陀的足跡;是不隻不能銷燬,連一絲一紋都不能破壞,於是就抓了蚯蚓置於佛陀足跡之上,希望眾生生起厭惡不善之心。

佛陀入城之後,在一家酒舍中見到一位尼乾裸形外道彎著腰蹲在地上,正吃著酒糟。善星比丘見了之後就大發謬論向佛陀說道:“世尊!世間如果有阿羅漢的話,以這個人最殊勝了。何以故呢因為這個人正宣說著無因無果的**。”

佛陀立即斥責他說:“癡人啊!你怎麼如此愚癡無智呢你不是時常聽聞,證得阿羅漢的人,不飲酒,不害人,不欺誑,不偷盜,不□□,而這人曾犯了殺害父母的罪,吃著能醉人的酒糟,怎麼能說他是阿羅漢呢而這人命終捨身之後,必定會墮入阿鼻地獄的。但是阿羅漢者是永斷貪瞋癡三毒的,怎麼可以胡說此人是阿羅漢呢”

善星就不服氣地回答說:“地、水、火、風四大的體性仍然可以轉易,如果說此人必定墮入阿鼻無間地獄之中,是絕無是處的。”

佛陀說道:“癡人!你不是時常聽聞諸佛如來所說的話是誠言無二的嗎”但不管佛陀如何為善星說法,他還是絕無信受之心。

這時,釋迦獅子反觀自思:“世間人都是愚惑無知的,常常堅持自己的噁心與錯謬知見,實在可悲可憫。惟有以無我的般若正智,才能徹見真實的法界啊!”

釋迦獅子此時又現觀到當時佛陀與善星比丘住在土舍城中的景象。當時城中有一位尼乾裸形外道,名叫苦得,常常如此倡言:“眾生的煩惱無因無果,眾生的解脫也無任何的因緣。”善星比丘又向佛陀發表謬論說:“世尊!世間如果有阿羅漢的話,這位苦得一定是最為上首的。”

佛陀說道:“癡人!苦得尼乾並非阿羅漢,他一點也不能了悟阿羅漢道。”

善星竟不服氣地說:“到底是何因何緣,你這位阿羅漢卻對於另一位阿羅漢心生嫉妒”

佛陀隻好斥責他說:“癡人!我對於阿羅漢不生嫉妒,是你自己心生邪惡的知見而胡思亂想罷了。你如果說苦得是阿羅漢的話,在七日之後,他將罹患宿食的毛病,因腹痛而致死,死後將投生於餓鬼道之中;而且他的同修會將他的屍首棄置於寒林之中。”

這時,善星比丘就立即前往苦得尼乾子裸形外道的處所,告訴他說:“長者!你知不知道沙門瞿曇現在預記你在七日之後,會罹患宿食的疾病並腹痛而死,在死後會投生於餓鬼道中;而同修也會將你的屍首放在寒林之中。長老!你好好地仔細思維,準備各種方法,這次一定要讓瞿曇佛陀墮於妄語之中。”

苦得聽到這段話之後,就開始斷食。從第一日斷食至第六日,到了第七天後,心想應該已經冇有問題了,於是便開始吃黑蜜,吃了黑蜜之後,又飲用冷水,當飲用冷水已,結果突然因為腹痛而命終;死後同修們就將他的遺體放置於寒林之中,而苦得立即現生餓鬼之形立正屍身之旁。

善星比丘聽到這件事後,馬上趕到寒林中,正看見苦得投生為餓鬼的身形,並在其屍體旁邊蹲著。善星於是就問他說:“大德你已經死了嗎”

苦得回答說:“是的,我已經死了。”

“你怎麼死的”

“因為腹痛致死。”

“是誰將你的屍首抬出的”

“同修們。”

“放置在何處”這時苦得十分生氣地回答說:“癡人!難道現在你看不出這裡正是寒林嗎”

善星比丘十分不好意思地說:“噢!但不知你現在投生為哪一道眾生”

“我現在投生為餓鬼身了。善星!我勸告你,應當仔細聽從如來的善語、真語、適時之語、有意義之語與法語。善星!如來口所出的如實之語,你在當時為何不信呢如果有眾生不信如來的真實之語,去致力行善修持,而愚癡的妄作惡事,將來也會像我一樣受到三惡道身形的果報啊!”

這時,善星就回到佛陀之處,為了摭掩事實,他就向佛陀說:“世尊!苦得尼乾命終之後,出生在三十三天帝釋天上。”

佛陀說:“你這愚癡的人為何還不悔改呢證得阿羅漢的人不再受生,也冇有中陰身了,你怎麼會說苦得生於三十三天上呢”

善星比丘隻好說出實話:“世尊!正如你所言,苦得尼乾事實上並冇有生於三十三天上,現在正受餓鬼之身的果報。”

佛陀說道:“你這個癡人!諸佛如來是誠言無二的,如果說如來的話有反覆,是絕無是處的。”

善星就說:“如來你當時雖然是這樣說,但是我當時卻還是不相信。”佛陀時常為善星比丘說真實的法要,而他卻還是絕無信受之心。

善星比丘雖然讀誦了三藏十二部經,並證得了四禪的境界,但是他卻不能真實瞭解佛法中一偈、一句乃至一字的真義。他後來又親近了種種的惡友,又退失了四禪的定境。當退失了四禪之後,又生起邪惡的知見,到處毀謗佛陀說:“無佛,無法,也冇有涅槃!沙門瞿曇隻是善知相法,所以能夠得知他人的心念,並冇有真實的修證。”

佛陀還是慈悲地告訴善星說:“我所說的法,是初、中、後皆完善的,法語十分地巧妙,而字義也真正精確;所說的法之中無有雜染,具足成就清淨的梵行。”善星比丘卻反駁道:“如來雖然為我說法,但我還是真實地認為無因無果。”

這時,釋迦獅子心想:“善星比丘雖然住於無量寶聚的佛法之中,卻是空無所獲,乃至於不能得到一絲佛法的利益;這是由於他十分的放逸,並心生惡見的緣故。這就譬如說有人雖然已進入大海中,見到了各種寶物卻毫無所得的返回一般,這是由於太過放逸的緣故;猶如進入大海之中,雖見到了眾寶積聚,卻因為自殺而死,或是被羅刹惡鬼所殺一般,無功而返。善星比丘也是如此,入於佛法大海之中,卻被惡知識羅刹大鬼所殺害。所以當時如來因為憐憫他的緣故,常常糾正善星的許多放逸行為。”

阿難尊者悲歎地說道:“若一個人原本就十分貧窮,我們對於這樣的人雖然心生憐憫,但感覺上還不是最可憐的;如果原本就是钜富,後來卻失去一切財物,這樣的人所受的痛苦就更大更可憐了。善星比丘也是如此,他曾經受持、讀誦三藏十二部經,並證得四禪的境界,然後又失去了,實在是太可悲了。所以佛陀說:‘善星比丘太過放逸了,由於放逸的緣故,所以斷除了善根。’佛陀的聖弟子們如果有見聞此事的人,對於此善星比丘無不生起殷重憐憫的心,就宛如看到钜富的人失去了一切財物一般。佛陀多年來常帶著善星比丘共相隨逐,而他卻自生邪惡之心,又因為心邪的緣故,不能捨卻惡見。

“蓮花王!佛陀是無上的大悲者,他雖然瞭解善星的狀況,但還是用心地導引。佛陀從昔以來見到善星還有少許的善根如毛髮一般,終不肯預記他是斷絕善根是不能成佛的一闡提,應常住地獄之人;但是由於他不斷地宣說無因無果、冇有任何作業因緣果報,所以佛陀才說他斷了善根。這就譬如有人掉落在糞池之中,如果有善知識想要用手來拔救他,此時如果能抓到他的頭部或頭髮,就能將他救拔出來,但若久求不得,則隻好放棄了;佛陀也是如此,求覓善星微少善根便想要救度拔濟,但是終日勤求,還是冇有少許的善根,所以無法將他從惡道中救脫。”

釋迦獅子沉思之後,又看到當時的情景……

在當時,迦葉向佛陀問道:“世尊!如來何故授記善星當墮惡道”

佛陀回答說:“迦葉!善星比丘有許多的眷屬,都說善星是阿羅漢,已經得證道果了;我為了要摧破他們的邪見之故,所以先預記善星因為放逸的緣故,將墮於惡道。善男子!你瞭解如來所說是真實無二的。所以假若佛陀授記他應當墮於惡道之中,如果冇有的話,是絕無是處的。

“善男子!善星比丘常為無量諸眾生,宣說世間一切都是無善惡果報的,這時便斷除了一切的善根,乃至冇有如毛髮一般少許的善力。善男子!我久已了知是善星比丘會斷除善根,但是還是讓他與我共住滿了二十年。因為我若不畜養共行,遠棄不近左右,這人必定會教導無量眾生去造作各種惡業。這就是如來不共十力當中的第五力,種種勝解智力啊!”

大迦葉又問佛陀說:“世尊!如來具有了知眾生各種根器的力量,一定瞭解善星會斷除善根,但是以何因緣,還是允許他出家呢”

佛陀說道:“大迦葉!我在往昔初出家時,我的堂弟難陀,從弟阿難、提婆達多,子羅睺羅等,都隨我出家修道。我如果不聽許善星出家的話,他將紹接王位;他具有權力之時,必會損壞佛法。以此因緣,所以,我便聽允他出家修道。善男子!善星比丘如果不出家的話,也會斷除善根的.在無量世中都無有任何利益。現

在他出家之後,雖然還是斷除善根,但是尚能受持戒律,供養恭敬長老、有德之人,而且修習禪定,從初乃至於證得四禪,還是種下了善因。這些善因將來還是能生善法,而善法既生,便能真正地修習佛道;修習佛道之後,將來定能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無上佛果。因此,我才聽允善星出家。善男子!如果我不聽允善星比丘出家受戒的話,則不能稱我為具足不共十力的如來。”

此時,大迦葉尊者與釋迦獅子比丘,方纔恍然大悟,瞭解佛陀救度眾生的不可思議善巧方便。

佛陀接著說:“大迦葉!佛陀善巧觀察眾生具足善法及不善法,善星雖然具有如是二法,但是由於惡業現前,不久當斷一切的善根,而具生不善之根。為什麼呢因為他不親近善友,不聽受正法,不善巧思維,不如法修行;因為這些因緣,都是能斬斷善根,滋生不善根的緣起。

“善男子!如來也知道善星在未來世時,會再親近善友,聽受正法,修行苦集滅道四聖諦法,這時則又能還生善根。善男子!這就譬如有一泓泉水,離村落不遠,泉水十分甘美,具有八種功德。有人十分地熱渴,要前往湧泉之處,而在一旁的智者能觀察知曉這位熱渴的人,必定能夠到達泉水流處無疑;因為這是惟一的道路,再也冇有其他的歧路了。如來世尊觀察諸眾生也是如此,所以說如來名為具足了知眾生的諸根的智慧力。”

這時,善星比丘已經無法再作為佛陀侍者了,但是尊貴的佛陀一定要有人侍奉。這時,比丘大眾紛紛討論。

後來,神通第一的目犍連尊者,首先觀察到,如果請阿難陀比丘來作為佛陀的侍者,應該是十分如法的,而佛陀也必定會十分的歡喜。而其他五百位大阿羅漢也一同觀察到這樣的因緣,所以五百位大阿羅漢就一同向佛陀請求,希望讓阿難尊者作為佛陀的侍者。

佛陀臉上欣然微笑地回答說:“好吧!就讓阿難陀作為我的侍者。”於是這五百位大阿羅漢再向阿難陀尊者要求,希望他能夠如實如理地發心來奉侍釋迦牟尼佛。

這時阿難尊者就向釋迦獅子說道:“當時,我就向佛陀請求道:‘佛陀啊!我很欣喜能夠當您的侍者,但是如果要我作為您的侍者,我有三個願望請求佛陀應允:第一,佛陀您所有的一切飲食,與一切的袈裟衣物,都由我來負責照料。佛陀的衣食請他人不要煩心。第二,希望我能向佛陀請法。如果經由我請法,懇請佛陀宣講何種經典,希望佛陀能夠慈悲地應允。第三,在過去我還未出家之前,佛陀所宣講的一切經典,我希望都能夠再次聽聞;而且如果我不在的時候,希望佛陀儘量不要隨意宣講經典,如果有所宣講,也懇請一定向我又述。這不是為了個人的利益與我慢的緣故,因為我作為佛陀的侍者,希望能夠完全了悟佛陀所宣講的任何經汗,也免除一些無謂的法諍,這樣子纔是一個侍者所應該具足的條件啊!”

“佛陀聽了之後,就一一默然應允。這時,如同滿月般的清淨佛顏,也示現歡喜微笑地接連說道:‘善哉,阿難陀,善哉!阿難陀,善哉!阿難陀。’佛陀就這樣連稱三聲善哉地應允我的要求。而我也成為佛陀的侍者了。

“當時,我就向佛陀請問道:‘比丘善星本來是佛陀的侍者,現在他心中生起了邪見,將來到底會怎麼樣呢’

“佛陀就回答說:‘這位看起來宛然像很有智慧的善星比丘啊!再經過七天,就立即要逝去了;而逝去之後,他即將轉生投胎為餓鬼,成為餓鬼之後,他會住在一座花園裡,這是十分可悲可湣的事啊!’”

這時,釋迦獅子感覺十分奇異地問道:“那善星比丘的命運,不是跟苦得裸形外道一樣嗎這因緣實在太不可思議了。”

阿難尊者說:“是的,實在是太巧合了!當時我聽了佛陀的宣說之後,心中十分的難過,為了幫助善星比丘,就趕快來到善星的住所,告訴他佛陀所宣記的事情,希望他有所悔悟。但他毫無所動,善星當時心想:‘哪有那麼倒黴的事,我竟然要跟苦得尼乾一般;而且我的修行境界那麼好,這是不可能如此的事情。’

“於是他十分狂妄無禮,並很粗暴地回答說:‘佛陀的話完全是假話,或許事情有時也會巧合碰到而說中,但是這些大概就像是瞎貓碰到死耗子一般,偶然猜中的而已,我是絕對不相信的。現在他說我過七天之後就要死了,這是不可能的,你第七天的早晨再來看吧,我還活生生地在這裡享樂呢!我現在準備六天就靜坐在這裡,一動也不動,看看他所說的話,到底能不能實現。我看這是絕對不可能的,現在我就是坐在這裡,總不可能七天之後就死吧!’善星十分粗魯無禮地向我狂吼著。

“結果,他真的在六天當中,居住在那裡,不吃不喝,但是由於他不做禪觀修行,所以也不能安住在定境當中調攝身心。所以,到了第七天的晚上,由於他的口實在太乾渴了,實在受不了,就喝了大量的水,結果這些水,還冇有被身體吸收的時候,他就宛如佛陀所預言般死去了。

“當時他雖然飲了大量的水,但是身體卻冇有辦法吸收。並且由於整個身體十分的乾瘦,而腹中又裝滿了水,所以腹部就膨脹了起來,這時口乾腹大就宛如焰口餓鬼的樣子。我在七日之後,到花園裡看到了這個情景,心中十分地難過並歎服佛陀的智慧。死去的善星就住在花園裡麵,就現生成為一個大腹身瘦的餓鬼了。

“從此之後,這餓鬼在花園當中,如果碰到了佛陀講經說法,或是佛陀為了要救度他,而特彆為他說法時;他就將臉轉過去,用背對著佛陀,或是用兩手遮蓋雙眼。佛陀坐在東麵為他說法,他就將身體朝向西麵;佛陀坐在南麵為他說法,他就朝向北麵;佛陀坐在上方虛空說法,他就將臉朝下;佛陀如果以神通幻化從四麵八方向他說法,他就將眼睛閉上,並用雙手遮掩了耳朵,再也不肯聽聞佛陀的說法。”

這時阿難尊者雙手合十,身光晃耀,而佛光也注照在他的頂上,並普照於洞中,他莊嚴地說道:“從此之後,我就成為佛陀的侍者,一直承侍佛陀二十餘年。”

這是阿難尊者對釋迦獅子所宣講的第一件重要的因緣。

釋迦獅子從佛陀說法的殊勝與善星比丘的邪見深重中,了悟任何的佛法,都是要經由正見的指導來實踐實證的。如果不能夠從佛法中了悟真實的智慧,使之深植於我們的心中,而心起邪見的話,那麼我們所知所見的佛法名相,並不能夠幫助我們解脫痛苦。

阿難尊者低沉莊嚴的語音,佛陀示現在世間的一大因緣,如如實實地流入了釋迦獅子的心中。阿難尊者此時雙眼凝注著虛空,在清淨的幻化之中,宛如釋迦牟尼佛光明現前,併爲一切眾生示現了廣大不可思議的究竟教化。

在光明的阿修羅秘殿,釋迦獅子侍住在阿難尊者的座前,兩人都安住在寂靜的三摩地中。此時,釋迦獅子緩緩地睜開雙眼,目不暫舍地注視阿難尊者,而阿難尊者也張開了清淨慈祥的眼光。於是釋迦獅子恭敬地合掌向阿難尊者訊問道:“尊者!是否能夠請您為我開示佛陀偉大的生平”

阿難尊者默然歡喜,然後說道:“偉大的世尊——釋迦牟尼佛,在三十五歲的時候於菩提樹下,徹悟了法界的真諦,而圓滿成佛了。當他在看到曉星升起的時候,成就了圓滿究竟的佛果,並依據他所證得的法界真諦而開始推動清淨的□□,並救度法界的一切眾生。

“佛陀在菩提伽耶菩提樹下的金剛寶座上,了悟證道之後,首先觀察所有眾生的因緣。他瞭解在現在的娑婆世界中,以前與他共同修持苦行的五比丘,是能夠了悟這甚深微妙法的,於是佛陀選擇了五比丘作為初次受法因緣之眾。所以他就慢慢地來到了瓦拉那西的鹿野苑,在此與五位比丘見麵,並且初次轉動了正法之輪。

“佛陀在鹿野苑為憍陳如、馬勝、婆沙波、大名、跋提等五比丘,以及虛空中許多天神大眾,三轉四聖諦十二行相□□。

“這初次的三□□,首先‘示□□’,是要我們了知‘此是苦、此是集、此是滅、此是道’等四諦之法、生命的真諦;再來‘勸□□’,是要我們依照四諦之法‘苦應知,集應斷,滅應證,道應修’來正確地實踐;第三則為‘證□□’,是要我們圓滿實踐四諦‘苦已明,集已斷,滅已證,道已修’之法。

“在三□□之中,每一□□,對四諦中的每一諦,都會產生四種不同的證知,即所謂眼、智、明與覺四種境界。眼就是法眼,對法正確的知見;智是正智,依此可得解脫般若正慧;明是三明解脫;覺是般若正慧光明。而在第一示□□時,憍陳如及許多天神都生起‘見道’,證得法眼初果的境界;當第二勸□□時,憍陳如就證得了四果阿羅漢,而其餘四人也生起了‘見道’的境界;當三轉證□□時,其餘四人也證得阿羅漢了。

“佛陀自初□□開示五比丘,及至證入涅槃時的遺誡,都諄諄教誡著我們苦、集、滅、道四諦的正義因為這四者是真實不虛的,所以名為諦,而此四者能為聖者所知見,所以又名為四聖諦。”

這時,釋迦獅子雖早已通達一切諸法的真諦,但是為了末世眾生,及一切密乘行人能安住於正法永不退轉的緣故,所以特彆雙手合十向阿難尊者懇求道:“尊者!您是否能為我以及密教行人還有一切的末世眾生,宣說四聖諦法,使我等能安住於正法永不退轉,能堅固於佛法,永不生起邪知邪見。”

阿難尊者慈悲地說:“善哉!我當然要為你及一切眾生、修行人宣說正確的法要,請你仔細諦聽。”

這時莊嚴的佛光籠罩在阿難尊者的身上,佛陀的光明威神正加持著阿難尊者。阿難尊者心中揚起莊嚴的梵音,似乎與佛陀的妙音合而為一了。

隻見他說道:“現在我要為你宣說佛陀所教導我們的四諦真義。所謂的苦諦(Duhkha-satya),是要我們認知世間的一切事物,不論有情性與非有情悉皆為苦。我們人所住的地方叫世間,世是遷流之義,間為間隔之義;又名為世界,而界為界畔義。從這兩個名稱,我們瞭解這世間是遷流無常,是可毀壞的地方。而有情生命身心的分為五蘊,蘊是積聚之義,五蘊積聚,我們則生,消散則滅,並無任何的永恒性。

“苦’一般而言有三種:即身心受苦時的苦苦,樂境消失時的壞苦與無常遷流不息的行苦。在有男有女的欲界這三苦都是存在的,而自在的天人隻有後麵二苦,無壞苦則唯有行苦,這是依程度而分彆的。如從內容上分,則有生苦、老苦、病苦、死苦、與親愛之人的愛彆離苦、與愁怨相會的怨憎會苦、求不得苦和無法斷離輪迴的五蘊熾盛苦;前四者是對身心的苦,其次二者是對於社會的苦,求不得苦是對於自然的苦,五蘊熾盛苦則是以上七苦的總結。因有情生命發生的眾苦,問題在於有情的色、受、想、行、識等身心五蘊自身;而這五蘊又熾然如火,無法澆息,所以苦海無邊。

“宇宙萬象,無一非遷流變化,生滅無常的,所以才叫做有為法。廣大的宇宙世界有成住壞空,小至有情生命之身有生老病死,而大至一切萬法則有生住異滅等無常變化。我們如果對於這苦惱的世界與短促的生命,不知覺悟的話,產生顛倒夢想,妄生謬見,則曠劫永難脫離輪迴,無由自在。但是,這充滿痛苦的世界,並不是偶然而有的,這種種痛苦的現狀是迷惑無明世間的果報啊!”

阿難尊者一麵宣說著苦諦無常的實相,而眼望著房頂,彷彿望穿過一切的虛空法界,看著無數的星係從虛空中生成、安住、異壞又還空一般,無儘地迴旋著;在一刹那間,釋迦獅子也恍若經曆了千萬時劫的時空異變。而在佛陀威神加持之下,看到了無數的眾生,迅速地生老病死;每一個人的屍骨都堆滿了廣大的宇宙星樂。釋迦獅子心中悚然驚怖一切眾生的無明無知。

這時,阿難尊者非常地安詳,但在心的最深之處,卻似乎有著一絲哀傷的眼神正注視著釋迦獅子。

釋迦獅子心中生起了無上的金剛菩提心,向阿難尊者合掌宣說道:“尊者!我必定在諸佛威神的加持之下,廣度一切眾生成佛。眾生實在可悲可憫,我現在十方諸佛之前發願:眾生無邊誓願渡,福智無邊誓願集,法門無邊誓願學,如來無邊誓願事,菩提無上誓願證,自他法界同利益。我為了利益法界一切眾生,願成圓滿佛果。祈請十方諸佛與尊者,予我證明。”

阿難尊者十分歡喜地說:“善哉!善哉!這是真正的金剛菩提行啊!願諸佛為你證明!而我願為你證明!”

在阿難尊者證明釋迦獅子的三昧耶誓句時,虛空中現起無儘的虹光,諸佛踴身空中同出梵音,梵音光明注照在釋迦獅子的頂上而說:“善哉!善哉!我等共同為你證明!”

釋迦獅子安住在清淨的金剛誓願三昧之中,而諸佛證明的頂嚴光明也融入他的心海,然後再向阿難尊者啟問說:“尊者,集諦的密義,又是如何呢”

阿難尊者說:“所謂的集諦(Samudays-satya)就是引起苦果的原因。集就是積聚之義,所以又稱為苦集。其中,業力為正因,而煩惱則為助緣。業是以思的造作精神作用為主體,思就是能夠發動一切的根本意誌;所有眾生流轉生死輪迴,或還滅證入涅架,都以思為原動力。思通過身體與語言表現於外,則成為身業及語業,而在內心思量時,即叫做意業。這由思所造作的身、語、意三業,都有牽引後續存有的力量;可是,能促使思發動身語意造作不善業的力量,則是煩惱。

“煩惱又有:結、縛、惑、隨眠、纏、漏、瀑流等異名。貪、瞋、癡、慢、疑、不正見等為六大根本煩惱。其中,不正見又可分為:執著自身的身見;執取思想上對立的常斷兩邊的邊見;無因無果、毀壞善事的邪見;執著成見、即非果而妄計為果的見取見;執著不正的戒律,以及非因而妄計為因的戒禁取見等此五種。以上兩者合計為十種,這十種是一切煩惱的根本,所以又名為根本煩惱。

“由這些根本煩惱蔓長出來的種種煩惱,稱為枝末煩惱或隨煩惱,為數很多。這些煩惱,有的屬於感情的,是迷於事相的,所以叫做迷事惑;但是因為這些煩惱微細難除,所以必須在修道次第的斷破,故以又名為修惑。有的則是屬於知識的,是迷於義理的,故稱為迷理惑;因為這些煩惱在見道上時見到真理即斷除,所以又名為見惑。有這些惑與業,所以有三界輪迴的苦果。”

阿難尊者說完後,慈悲的現觀三界煩惱眾生。而釋迦獅子一麵聽著阿難尊者的法音,也一麵現觀一切煩惱的根源。他完全了悟一切煩惱不離自心,而一切眾生的煩惱,即是菩薩的煩惱,所以四弘誓願纔有“眾生無邊誓願度”之後的“煩惱無儘誓願斷”。

“但一切的煩惱不過是幻相而已,如果執著煩惱而去斷除煩惱,還是次第迂迴的啊!隻有現前法界清淨,眾生成佛,纔是大圓滿的心要啊!”釋迦獅子在法性與緣起的究竟密義上已完全了悟了。於是合掌請求阿難尊者開示‘滅諦’的密意。

“所謂的滅諦(Nirodha-satya),就是當我們從集諦當中明瞭一切的真理,並使煩惱業斷除之後,則能解脫眾苦,就稱為滅或苦集滅,這也就是涅槃寂滅的境界。滅或寂滅當中,不是滅無的意思,而是舍離種種積集,滅卻一切苦痛時所顯現的實相。這是由生死之苦,歸於究竟安穩的實相,稱為證入涅槃。

“涅槃是解脫了二界的生死、苦惱、虛偽與染濁才能證得的,所以具有種種勝妙的功德。但是,涅槃的實體,並非言語思慮所能及,而其實義也不是文字所能詮釋的。所以要知道涅槃真境為何,隻有由修道實踐,才能親自領會。涅槃有現生還活著時即證得的,這名為有餘涅槃;有命終後才證得的,這又名為無餘涅粲。而有餘涅槃較無餘涅槃尤為殊勝,特彆為佛陀所重視。涅槃為開悟出世間的果德。要證得涅槃,必仰賴修道的妙因。”

已具足一切妙道因緣的釋迦獅子慈悲地為眾生啟問道:“尊者!如何纔是真正的修道呢”

“道諦(Marga-satya)是證悟的過程。當我們解脫眾苦而得證涅槃,這是出於自心智慧的修悟;而隨順這智慧之路而趣入涅槃的,就名之為道或苦滅道。換言之,道就是要證得涅槃時所應經曆過的身心狀態。這種心靈狀態不是世間的樂觀或厭世的兩種極端,而是以適宜的中道以求解脫,所以又名為中道;這中道又遠離一切的偏邪,所以名為正道;而且是屬於聖者之道,所以又名聖道。”

釋迦獅子又問道:“這中道,到底有哪些的內容呢”

“中道是佛陀所明示最重要的道行品目。中道的種類,佛陀在轉動□□時,宣說為八聖道支,到入涅槃際,又增廣為三十七覺分;但這僅是廣略的區分而已,在內義上毫無差彆。八正道的內容是:

“正見,即正確的見解。就是明瞭通達苦集滅道的四諦之理,這是以無漏智慧為體性。

“正思維,正確的思維。當我們徹見四諦的真理,就應當以此作為思維的基礎而使真實的智慧增長,這是以無漏心所精神作用為體性。

“正語,正確的言語。就是以真實智慧來修習口業,遠離妄言、惡口等過失,這是以無漏的戒律為體性。

“正業,正當的工作。這是以真實的智慧除去自身的殺生、偷盜等邪業邪行,而安住於清淨的身業,這是以無漏戒律為體性。

“正命,正當的生活。就是清淨三業,必須隨順於正法而生活,遠離詐現神通異相博取信仰、自說功德學問、占相吉凶、高聲現威大言壯語、說所得的供養利益以動人心等五種邪命生活,這是以無漏戒律為體性。

“正精進,乃正確的努力。發動真實智慧而修習涅槃之道,這是以無漏的正勤為體性。

“正念,正確的憶念。這是以真實智慧來憶念正道,絕不生起邪念,這是以無漏念力為體性。

“正定,正確的禪定。以真實智慧證入於無漏清淨的禪定之中,這是以無漏禪定為體性。

“八正道,又可歸納為:戒、定、慧三學,其中正語、正業、正命為戒學,正念、正定為定學,而正見、正思維、正精進為慧學。而一切佛法的修持,都是以八正道的實踐規範為根本。

“佛法即是生活自身。一個修行人的食、衣、住、行等生活內容,是法爾自然地依於佛道而行。這八正道是初始學佛乃至成道解脫者的共同生活內容。”

釋迦獅子隨著阿難尊者的教誨,從每日晨起的一唸到日常生活的食、衣、住、行,乃至於夜間的睡眠,都將道諦完全融入了。

“八正道就是生活瑜伽啊!”一日,釋迦獅子領悟到:“安住在八正道中,必能法爾自然地圓成廣大的生活瑜伽!”

-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