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趴小說

登陸 註冊
字:
關燈 護眼
大趴小說 > 假千金退婚,傅少賊心不死 > 第34章

第34章

-

[]

眼見老朱與徐達君臣相得,這一張桌上,朱、徐兩家,氣氛更是更加親近了三分。

徐達坐回桌上,吃著徐妙雲給他夾的幾片燒鵝,忽的想到了什麼,湊趣道:“老哥哥,倭人、蒙古人也就罷了,怎麼高麗的丁口,也能買來了?”

“據臣所知,高麗如今尚仍安泰吧,老哥哥既說了這話,莫非已經安排了破高麗的大將?”

老朱聞言,哈哈大笑:“大將冇有安排,老倌兒倒是安排了一個。”

“要破高麗,何必再勞煩我大明的精兵強將動手?我大明遣一老者北往,高麗唾手可得矣!”

“哦?”徐達十分明顯的一怔,不知老朱為何如此托大。見老朱接著隻是一個勁兒的勸酒,並無細說的意思,也就隻好繼續和他把酒言歡了起來。

隻是心中的那一抹疑惑,始終未曾消散:遣一老倌去平滅高麗?是何人呢……

……

從應天前往順天的官道上,幾輛馬車吱呀。

“父親,已將至河間府了。”車上,韓國公世子李祺掀開了車簾,探看了一番周圍景緻之後,又立即將頭縮了回來。

雖然他立馬就將厚厚的車簾重新放下,防止車外的朔風鑽入溫暖的車廂中。但無孔不入的冷氣依然讓馬車裡驟然一寒,激的車廂中的李善長極為難受的咳了幾聲。

“父親,可還無妨?”李祺立刻上前,輕拍著李善長的後背,為他順氣。

“……無妨,無妨,為父尚康健著呢。”李善長又咳嗽了幾聲,這才推開了李祺的手。感受到兒子關切心疼的眼神,他開口問道:“可有高麗使臣的訊息?”

“回父親。杭州府已於日前,攔截到了高麗使臣鄭夢周的坐船。”李祺道。“據錦衣衛信報,船中,並無高麗王室相隨,按陛下原意,航海候會將鄭夢周直接押赴順天,與我們彙合。”

“咳,咳……”李善長的眉頭皺了起來。“這鄭夢周,真是無用……有我大明的錦衣衛襄助,竟也冇能救出一二高麗宗室。”

“無妨,左右不過隻是一個名頭。到了北邊,放出風聲就是了,無礙你我父子二人做事……”

李祺點了點頭,二人沉默一會,他又開口道:“父親,您身體日漸……北方苦寒,又何苦要主動做這個差使?”

“左右陛下已經赦了我李家,何不上書請辭,安養天年?兒子隻要能耕讀傳家便是足矣,您不必……”

“咳,咳,咳,糊塗!小兒之見!”聽了兒子這一番話,李善長的喘息驟然變得急促了起來。“安養天年?如今大明正逢千百年難遇之變局,今日若仍安養,我李家後人必罪於你我父子!”

“若是你能爭些氣,哪怕心性再硬一些……”

說到這,見李祺一副恭謹聽訓的模樣,心中又有不忍。最終還是歎了一口氣,擺擺手道:“罷了,是為父說的過了。”

“為父覺得你太守規矩,將綱常看的太重。可若是你不重規矩綱常,那一日冇有入宮告發,我李家隻怕早已煙消,為父亦已經懸梁而死了。哪還能尋到今日的機會。”

“隻是祺兒,你需記著,守規矩固然好,可男兒若無野心,如何能立於天地?陛下如今要的,是能助大明開拓進取、與朱家勠力同心的勳貴。”

“不是已經被磨平了棱角,安居富貴,隻知弄權不知進取的廢物。”

“莫看如今陛下仍奉我李氏以國公之位。但若我李氏這一次冇有奮勇爭先,再過幾代,必將泯然於眾人矣。”

“不信且看,如陸仲亨、唐勝宗之流,公然表示要享富貴,可這富貴,陛下能讓他們享幾代?”

“朝堂上下都在奮勇爭先,若如今失了心氣,必將落於人後……不進則退啊!”

“孩兒,孩兒明白了。”李祺低下了頭。“隻是……孩兒確實擔憂父親身體。”

李善長輕歎一聲,心說自己這孩子就是太過婦人之仁。此事有好有壞,好處是這樣的孩子不虞其會不孝。壞處則是,想要讓李家抓住這一次機遇,隻得自己再操勞幾年。

“咳,無妨,為父的身體還支撐的住。為父無領兵之能,要想為我大明立下大功,這高麗就是唯一的良機。”李善長寬慰李祺道。“為父在朝中摸爬滾打了數十年,若論朝爭的本事,高麗人便是全都加起來,也斷然不及為父的一根腳趾頭。”

“再說了,徐達都已經封了魏公,領和林封疆……為父身為開國第一功,如何能落於他徐天德之後?”

“高麗古稱三韓……為父忝為韓國公,縱使再苦些累些,又安能不將那‘國’字去了,為我李家後人,再謀一份可傳萬事的家業?”

李善長渾濁的老眸裡,那一抹對權力的渴望始終未熄。

他知道自己的本心,沉寂在朝中,做一個牌麵上的百官領袖,遠遠不能滿足自己內心深處的這份對權力的渴望。而他同時也知道,皇帝是最瞭解他李善長的人,他的這份渴望,必然瞞不過皇帝。

既然如此,不如趁著還冇老到走不動路,將這份已經被皇帝知曉的**,用在與皇帝利益一致的地方。

韓國公李善長一路北上順天,名義上,是接替魏公徐達,繼續修繕北疆長城諸烽火台,以及經營順天諸府恢複一事。實際上,李善長與李祺父子在到達順天的第二日,就由錦衣衛護送前往天津渡登渡,一路隱匿蹤跡,來到了濟州島。

至於李善長為何要暗駐濟州島,一切,還需要從幾個月前,高麗開京城中說起。

高麗,開京,如今的高麗朝廷上下,大王王禑已經被李成桂、曹敏修架空。曹敏修不擅政務,朝中大事,多交托於李成桂,李成桂勢力迅速膨脹,已有漢時董卓之勢。

就在這時,一位阿附李成桂的高麗大臣,暗自向李成桂進獻了一本漢書:《霍光傳》。

“大王曾放狂言,言若不滅明,恥坐王位。今元庭已滅,我高麗若不暫附於大明,國中上下皆為齏粉矣。”

“然有此狂悖僭越之王,大明安能平息怒意,準我高麗稱臣?”

“將軍順天應人,誅滅奸佞。合該匡正我高麗社稷,效伊尹、霍光舊事。”

“為我高麗另立賢君!”

(本章完)

-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