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趴小說

登陸 註冊
字:
關燈 護眼
大趴小說 > 老子就是要當皇帝 > 第九百五十七章 殺抵君士但丁堡

第九百五十七章 殺抵君士但丁堡

-

承順四十二年五月十七日,奧斯曼帝國達達尼爾海峽,十多艘大楚帝國海軍雲集在這個狹小的海峽內。

這支地中海艦隊裡坐鎮中央的乃是大同級巡洋艦常州號,前頭還有護衛艦來安號,宜興號。

不過打頭的並不是這三艘大噸位的戰艦,而是兩艘三十四型淺水炮艦,地甲四號,地甲五號。

這兩艘標準排水量三百八十噸,滿載也不過四百多噸的淺水炮艦,看似個頭小,遠冇有三艘遠洋戰艦那麼龐大,但是卻頂在了最前方。

因為三十四型淺水炮艦是大楚帝國裡少有的采取全麵防護的戰艦,防護力非常優秀,能夠硬扛著敵人的滑膛炮岸防火力抵近炮擊。

之前大楚帝國海軍在伏爾加河入海口的阿斯特拉罕戰役裡,就使用過三十四型淺水炮艦用來打擊敵人的江防炮台,效果非常好。

今天也一樣,這兩艘淺水炮艦硬扛著奧斯曼零星的岸防火力的反擊,直接靠近到隻有大約六七百米左右的距離,使用其一百毫米艦炮炮擊恰納卡萊的岸防火力。

這個過程裡,時不時還有奧斯曼人打出來的實心炮彈,乃至土製榴彈的炮彈落在這兩艘淺水炮艦上或附近,但是卻冇有給這兩艘淺水炮艦造成什麼實際性的傷害。

但是大楚帝國海軍淺水炮艦打出去的一百毫米炮彈,卻是成片成片的摧毀著奧斯曼人的簡陋防禦工事,並大量殺傷他們的人員。

隨著兩艘淺水炮艦壓製了敵人火力,後頭的三艘大噸位遠洋戰艦也開始進入河道中央,獲得射界後對敵人進行炮擊。

一時間,大量的炮彈落入恰納卡萊的防禦工事上,其岸防炮台更是遭到了覆蓋式的毀滅打擊,奧斯曼人的岸防炮組成員大量傷亡,剩下的也逃命去了。

就在這個時候,海峽北岸的大楚帝國陸軍的野戰炮陣地上,也開始隔著海峽對恰納卡萊進行炮擊。

此地海峽不過一兩千米寬而已,陸軍的七十五毫米野戰炮,乃至七十五毫米山炮都能夠輕易的跨過海峽,對對麵的奧斯曼人進行炮擊。

規模龐大而密集的炮擊,整整持續了六個多小時,楚軍打出去的炮彈在熱氣球的引導下,幾乎摧毀了每一個發現的軍事目標。

整個炮擊範圍除了奧斯曼人的前沿防禦工事陣地外,還包括看似遠離戰場,隔著好幾千米遠的倉庫,行政建築,兵營等等。

等到了下午時分,楚軍的指揮官們通過十多個密切觀察敵人動向的熱氣球反饋,得知前沿的敵人陣地都已經被摧毀,在這些地方也看不見活著的敵人之後,海軍陸戰隊的一千多人纔開始在南部開始登陸。

不過為了避免登陸的時候陰溝裡翻船,海軍陸戰隊的登陸還是很謹慎的選擇了在恰納卡萊南部大約五公裡外的地方進行登陸,而不是直接跑到人家城市登陸。

這萬一對麵奧斯曼人藏起來幾門火炮,哪怕隻是輕便的臼炮之類的,在楚軍登陸的時候來上那麼幾發炮彈,就有可能造成一定數量的陸戰隊士兵傷亡。

為了避免傷亡,海軍方麵自然不會瞎搞,反正也不著急,在遠一點的地方先登陸上去,然後慢慢往北邊打就是了。

等到傍晚時分,海軍陸戰隊一千多人,包括其攜帶的各種重型裝備,包括自身所屬的四門六十毫米迫擊炮、兩門步兵炮。

還有一個臨時抽調過來的一個炮兵連,配屬了六門七十五毫米山炮,以及一個兩百多騎規模的騎兵連都登陸完畢。

由於已經到了傍晚時間,楚軍也不打算冒著風險搞什麼夜間攻擊,而是就地鞏固了登陸場範圍之後就停止了繼續前進。

但是登陸部隊冇有在晚上發起進攻,不代表楚軍會在今天晚上閒著,這一天晚上,海軍工兵部隊將會緊急根據當地原有一個小港口進行擴充,搭建出來一個可以臨時停泊大型船隻的港口出來。

同時仆從軍扶桑第十三師的兩個營兵力也會在夜間進行登陸。

為了攻占恰納卡萊,不算戰艦,楚軍一共調集了三千多人的地麵部隊兵力,主力乃是海軍陸戰隊的一個步兵營,一個炮兵連,一個騎兵連,此外還有扶桑第十三師的兩個步兵營。

而這些兵力在經過以個下午又一個晚上的登陸行動後,悉數登陸上岸。

第二天一早,簡單休整了一夜的海軍陸戰隊開始向北發起進攻……這種進攻冇啥好說的,海軍陸戰隊使用的乃是二十五型連發步槍,又配屬了迫擊炮和步兵炮,單純該營本身的火力就非常強悍。

同時還得到了一個七十五毫米炮兵營的支援。

強大的火力,足以摧毀任何敢於正麵抵抗的奧斯曼人軍隊。

僅僅用了三四個小時,海軍陸戰隊就把戰線直接推進到了恰納卡萊城,而城內的奧斯曼人守軍其實已經冇有多少了,撐死了也就隻剩下幾百人殘兵敗將而已。

不過即便如此,接下來海軍陸戰隊依舊冇有進城去親自搞清剿作戰,而是讓扶桑第十三師的兩千兵力入城負責最後的清剿戰鬥。

入城打巷戰,存在諸多的不確定性,零散的戰鬥很容易導致傷亡,楚軍正規軍在冇有必要的情況下,一般都不會親自跑去打這種巷戰,而是會讓仆從軍來承擔巷戰任務。

之前的一係列歐洲作戰裡,正麵攻防戰結束之後的城區清剿作戰,基本都是由仆從軍所負責。

值得注意的是,楚軍口中的巷戰其實和後世人說的巷戰也不太一樣。

一方麵是當代土著國家的城市建築都不咋地,絕大部分城區建築都是木頭建築,石頭建築其實很少的,更彆說什麼鋼筋水泥建築了,冇有良好的巷戰地形基礎。

這意味著這些土著城市的建築扛不住楚國人的炮火,土著守軍想要打巷戰的話,他們連藏身作為依托的堅固建築其實都找不到多少。

另外一方麵,也是最重要,占據主要因素的因素,那就是打巷戰其實對通訊,組織能力、軍心士氣乃至後勤補給能力等等要求都比較高,不是你想要打就能打的。

戰五渣軍隊打野戰的時候幾百人幾千人聚集在一起,打起正麵進攻之類的問題還不大,但是你敢讓他們打巷戰,你就要做好兵力一散出去,立馬就消失的無影無蹤的準備。

就算士兵不跑路,但是當代的通訊以及組織能力也不行,根本就冇有辦法進行有效的指揮,讓零散兵力進行相互的配合,最後的結果說好聽是打巷戰,說不好聽就是分散出去,讓他們各自為戰。

所以當代楚軍口中所謂的巷戰,和後世的巷戰不是一個概念……準確來說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作戰,更多的是清剿敵人的零散潰兵。

當然,這種清剿作戰也會遇上抵抗,大多是零星抵抗,極少數是有組織的抵抗,因為地形過於複雜而也會讓己方出現一些傷亡,但是整體可控,傷亡數量不大。

但是既然有仆從軍可以當炮灰用,楚軍自然不會傻乎乎的用正規軍去打,能避免正規軍的傷亡總歸是好事。

然而如果冇有仆從軍可用的時候,楚軍也不會畏懼巷戰,該用正規軍打還是用正規軍打,並且打起來比仆從軍凶猛多了。

之前的伏爾加河的兩場戰鬥,即阿斯特拉罕戰役以及察裡津戰役裡,楚軍因為冇有仆從軍一起作戰,所以都是用正規軍打一係列的戰鬥,包括巷戰,甚至參戰的還是楚軍裡最為精銳的甲等戰備師呢。

東歐方向的作戰,之所以冇有仆從軍,主要還是因為地理、交通等因素,楚軍在中亞方向雖然也有兩個殖民地國家,即哈拉汗國、希瓦汗國。

但是楚國人在這一方向的殖民政策,和在其他海外地區的殖民政策不太一樣,因為臨近中亞兩河省本土,因此在這一地區裡的殖民政策並不是單純的經濟掠奪,更多的還是不斷的侵吞土地,持續移民,擴大控製區為主。

多年後的今天,這兩個殖民地國家實際上國土麵積已經大幅度縮水,隻剩下少量臨近莫臥兒帝國,波斯王朝的一些土地還留存著。

按照這麼個局勢繼續發展下去,這兩個殖民地國家遲早得完蛋,徹底成為大楚帝國的一部分。

就和原時空俄羅斯人持續南下中亞,最終控製了這些地方一樣。

楚國人在這一地區裡的擴張策略,其實和俄羅斯人的擴張策略差不多,並且還要更加激進一些。

因為這種原因,所以楚國人也冇有在上述兩個殖民地國家裡招募士兵組建仆從軍……存在著比較大的叛亂風險。

而楚軍也不可能大老遠的從其他地方調集仆從軍過來,再千辛萬苦的運輸幾千公裡送到東歐前線去。

因為維持仆從軍作戰也需要大量的火車運力的,在西部鐵路如今都還是單線鐵路,在前線戰爭爆發後,運力非常緊張。

在運力緊張的當下,楚軍更傾向於把鐵路運力都用於保障戰鬥力更加強悍的正規軍,尤其是甲等戰備師這種精銳部隊上。

以有限的火車運力得到更大的戰鬥能力。

如此也就導致了楚軍在東歐地區裡作戰,是冇有仆從軍協同作戰的,作戰任務都隻能讓正規軍來承擔。

傷亡自然有,但是戰鬥力卻是非常強悍,推進速度也更快。

可以說有得有失。

然而在歐洲地區作戰,楚軍卻是有大量仆從軍可以使用的。

既有跨海運輸調集來的印度軍團三個師,還有扶桑軍團一個師,此外楚軍還在歐洲當地招募了數萬仆從軍正在訓練,已經組建了歐洲第二十三師、二十四師、二十五師、二十六師、二十七師一共五個師,其中大部分還在訓練,已經成軍的兩個師,目前被派往了北非以及西非地區執勤。

必要時候,楚軍實際上還能夠從歐洲地區裡再抽調三個歐洲師參與奧斯曼地區的作戰。

隻不過現在還冇到那時候而已……畢竟雖然已經打起來了,但是大楚帝國可冇有對奧斯曼帝國進行正式宣戰,也冇有打算髮動大規模戰爭直接滅掉奧斯曼帝國。

對於楚軍而言,目前和奧斯曼帝國的戰爭,頂多隻能算是一場軍事衝突,隻要奧斯曼人服軟,放開黑海海峽的通行權,再把那些什麼沿岸炮台都給撤銷了,然後割讓黑海北部的土地,那麼大楚帝國方麵也能見好就收。

這也是為什麼隻派了大約萬人兵力進攻黑海海峽,而不是一口氣就調來好幾萬兵力過來的緣故。

因此楚國人就冇想著現在直接滅掉奧斯曼帝國。

然而即便是隻有萬人規模的兵力,也是打的奧斯曼人節節敗退,根本就擋不住楚國人在海峽方向的進攻。

承順四十二年五月十九日,大楚帝國仆從軍之扶桑第十三師的兩個步兵營分兩個方向殺入了恰納卡萊城,經過一天激戰後,全殲了城內的殘敵。

有數百名奧斯曼人守軍想要突圍逃亡,但是剛出城冇多久,就被外圍的海軍陸戰隊直接殲滅。

如此也意味著,奧斯曼人重兵駐防在這裡的接近五千多名守軍全軍覆滅,除了零星逃出去的些許兵力外,其他的不是戰死就是當了戰俘。

此外駐防在恰納卡萊的奧斯曼海軍,也是在戰鬥剛開始的時候嘗試反擊,但是被楚軍海軍炮火擊沉了十多艘船隻後就逃回了馬爾馬拉海。

奧斯曼人的風帆木製船隻組成的海軍艦隊,在這一場戰爭裡從頭到尾就冇有發揮出來海軍應該有的作用。

當然這也不能怪他們……實際上當代任何一個土著國家的海軍在麵對大楚帝國海軍的時候,都是被單方麵吊打的命運。

這都和勇氣或戰術冇啥關係,純粹是戰艦的差距太大。

說得誇張一些,大楚帝國海軍的大同級巡洋艦,直接擺在原地不動,讓那些土著的風帆戰艦來圍攻,土著的風帆戰艦都不可能對這種三千噸的龐大鋼鐵戰艦造成什麼實際威脅。

大楚帝國當代的巡洋艦以及護衛艦,說是無防護戰艦……但是好歹也是采用鋼鐵建造的,船殼可都是鋼板呢,抵擋遠距離的土著滑膛炮炮擊那是一點問題都冇有……嗯,實際上土著戰艦上的前裝滑膛炮也冇辦法在遠距離上進行炮擊。

而近距離?

大楚帝國戰艦上的火炮又不是擺設,哪能讓伱慢吞吞的風帆木製戰艦靠近兩三百米的距離啊,你出現在一兩千米外的距離,楚軍戰艦就會用艦炮進行炮擊了,都不用打什麼穿甲彈,直接用高爆榴彈就行。

高爆榴彈對付這種風帆戰艦效果很不錯,隻要命中了很容易就能夠摧毀風帆戰艦上的帆裝,失去了帆裝這些風帆戰艦也就等於失去了動力,冇有動力的戰艦和死魚也冇啥區彆。

這也導致了大楚帝國海軍和原時空諸國海軍不一樣的地方,那就是大楚帝國海軍的使用穿甲彈的情況極少,就算用,其攻擊目標也不是土著的戰艦,而是土著的海防炮台……

而且即便如此用的也很少,一般隻有在敵人的岸防工事是屬於那種堡壘式的炮台纔會使用半穿甲彈,但實際情況是大部分炮台還是屬於露天炮台……包括楚軍自己的一些岸防炮台也是露天炮台。

這種時候直接使用高爆彈會更好一些。

敵人的不同,也會直接導致軍事裝備乃至戰術上的諸多不同。

當代楚國人和土著打仗,其實和二十一世紀裡美軍打非洲小破國差不多,打起來都是橫掃……以至於楚軍的高層將領和土著乾架的時候,普遍追求低傷亡率。

畢竟贏是肯定能贏的,在作戰肯定能贏,而且是大贏特贏的基礎上,如何體現一個楚軍將領的指揮能力?

用更少的資源,更少的傷亡獲得更大的勝利!

在楚軍裡當將軍,帶著部隊殺傷一萬土著軍隊不算本事,能在零傷亡的基礎上殺傷一萬土著,那才叫本事’如果在零傷亡的基礎上,使用的炮彈也不多,耗費的時間也短暫就完成戰術任務,殺傷一萬土著軍隊,那麼就是當代楚軍體係裡的優秀將領了。

如今在奧斯曼地區裡作戰的楚軍,其這幾個高級將領在作戰指揮的時候,追求的也是這些東西。

效果還算不錯,作為主力的約五千名正規軍,至今傷亡不過十多人而已,仆從軍傷亡多一些,但是也就一百多人。

但是他們的戰果卻是拿下了格克切島以及周邊其他幾個島嶼,又拿下了加裡波利半島,奪取了海峽東岸的恰納卡萊以及周邊地區。

擊潰了總計至少三萬人以上的奧斯曼守軍,擊斃其中至少八千餘人,俘虜一萬多人,傷敵無數。

而拿下了恰納卡萊後,楚軍的地麵部隊在海軍的掩護下,繼續沿著達達尼爾海峽前進,橫掃海峽兩岸的奧斯曼城鎮,摧毀沿岸所有的堡壘,炮台等軍事目標。

三天後,大楚帝國的地麵部隊就全麵控製了達達尼爾海峽兩岸的城鎮,堡壘等目標。

這個時候,大楚帝國海軍的地中海艦隊,也就能夠放心的進入馬爾馬拉海了。

地中海艦隊進入馬爾馬拉海,自然不是為了去旅遊,更不是想著現在就通過黑海海峽的北段博斯普魯斯海峽。

而是準備前往君士但丁堡,讓那些奧斯曼人好好見識一下什麼叫做帝國霸權主義的堅船利炮,然後麻溜的簽訂楚國人給他們準備的喪權辱國條約。

如果對方不識相,大楚帝國海軍地中海艦隊,也不介意把君士但丁堡這座曆史名城炸成廢墟!

(本章完)

-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