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趴小說

登陸 註冊
字:
關燈 護眼
大趴小說 > 糜漢 > 第四百零五章 曆史遺憾 不必重演

第四百零五章 曆史遺憾 不必重演

-

不怪在座諸臣心中有這樣的疑問,實在是當世諸葛亮還未有戰功在身。

在諸葛亮過去輔左劉備的時日中,諸葛亮是帶過兵的。

隻是那幾次帶兵,諸葛亮更多的是充當類似監軍的職責,獨立統領大軍指揮作戰的經曆,目前諸葛亮還未有過。

誠然漢代對丞相的要求極高,文武雙全是最基本的配置。

可人對未知的事情,總是會抱有疑慮的。

對於殿內的諸大臣來說,諸葛亮南征一事的成敗,便是一件充滿了未知的事。

於是乎諸大臣心中的疑慮,就不可抑製的在心中瀰漫著。

丞相南征,成功了自不必說,可要是失敗了呢?

大漢可能頃刻間就會麵臨傾覆的局麵。

這樣的局麵,殿內的每一位大臣都不願看到。

曆史上諸葛亮南征之時,可能朝廷上也有出現這樣的疑慮,但今世的情勢與曆史大不相同。

曆史上南征時季漢的名將要麼去世,要麼還未完全成長起來,故而最後也隻能冇辦法選擇讓諸葛亮掛帥。

但現在大漢的情勢是,儘管近年來許多名將相繼去世,但依然還有著糜暘與張飛這兩位在。

相比於諸葛亮,殿內的大臣大多更願意相信戰功赫赫的糜暘與張飛。

於是乎就在諸葛亮在劉禪麵前自請南征後,就有一部分大臣出身勸阻諸葛亮。

在一部分大臣的帶領之下,越來越多的大臣也加入勸阻諸葛亮的行列中。

他們不是不尊重諸葛亮,他們有勸阻的舉動,也是一心一意為大漢考慮。

而劉禪在看到有許多大臣出來勸阻諸葛亮後,他本來就在動搖的內心,愈發的六神無主起來。

劉禪可能冇有諸多大臣的深思熟慮,但他卻是個聽話的孩子。

旁人不知道劉備近來為何不主持朝政,他難道還能不知道嗎?

在之前劉備打算讓劉禪監國之後,他曾特地私下裡召見過一次劉禪。

在那次召見中,劉備並冇有傳授劉禪什麼治國的道理,他隻是對劉禪叮囑道:

“丞相輔政期間,以父事之。

做好這一點,你便無憂。”

劉禪再傻,也知道劉備這番話的含義。

劉備就差直白地告訴劉禪,要緊抱好諸葛亮的大腿了。

正因為明白劉備話語中的含義,故而劉禪從個人情感上來說,是不希望諸葛亮南征的。

父皇染病需要靜養,表兄駐守在外,要是相父再離開了他的身邊,那以後朝廷上下他可以依賴誰?

有著這種想法的劉禪,在看到許多大臣都在勸阻諸葛亮後,他便也開口在朝會上第一次表達出他的看法:

“丞相身居輔政大任,孤一日離不開丞相。

不若急命調回梁州牧,反正據軍情可知,逆魏尚在籌備大戰期間,隻要梁州牧能快速平定南中,那梁州亦是無礙。”

劉禪的這番話,體現了他對諸葛亮的依賴與對糜暘的信重。

劉禪並不清楚,平定南中四個字代表著怎樣的艱險。

他隻天真的以為,隻要召回糜暘那南中便是須臾可定之事。

既然如此,那梁州又何必太過擔憂呢?

劉禪在說完這番話後,用期待的眼神看向諸葛亮,他覺得自己的看法也頗有獨到之處。

可諸葛亮在聽完劉禪的話後,他的眼神中閃過一絲無奈的神色,但他還是極為恭敬地對劉禪一拜言道:

“逆魏之所以尚在備戰,乃是逆魏忌憚左將軍的威名。

可若左將軍一旦離開梁州,那麼逆魏絕對會立即發起對梁州的進攻。

南中雖兵力不多卻地勢險要,非一朝一夕能平定的,故而左將軍萬萬不可離開梁州。

而逆魏等的便是與南中叛軍南北呼應之時,屆時我軍將會陷入顧此失彼的境地,為了不讓逆魏得逞,我軍當先下手為強。

左將軍在梁州一日,逆魏便不會貿然對梁州發動進攻。

而我軍可趁逆魏尚在調集大軍期間,以攻代守,主動出擊先平定南中,如此纔是我軍唯一破局之法。”

諸葛亮對著劉禪,苦口婆心的說出了他的戰略。

諸葛亮的這番戰略,也不僅僅是對劉禪所說的。

當殿內的眾多大臣聽完諸葛亮的話後,他們的臉上都流露出沉思之色。

他們方纔隻考慮到該如何防守,該如何拆東牆補西牆,才能讓大漢被動地度過這次危機。

也隻有諸葛亮高屋建瓴,想出了該如何主動破解這次危局。

這便是他們與諸葛亮的差距。

在場的大臣或許一開始囿於個人的見識高低,冇有諸葛亮的這番戰略思想。

但在諸葛亮為他們分析時勢後,他們也都不是屍位素餐之人,漸漸地明白了諸葛亮的用心。

在對著劉禪及眾大臣說出內心的看法後,諸葛亮便又接著對著劉禪一拜誠懇請求道:

“臣非魯莽之人,臣意欲親自南征,心中自有把握,還望太子能相信臣。”

當諸葛亮的誠懇請求落入劉禪耳中後,哪怕劉禪心中有再不願,但想到劉備叮囑的他,在一番不捨與擔憂之下,還是同意了諸葛亮的請求。

“既然如此,那南中之事,就全權委托丞相了。”

聽到劉禪的這句話後,諸葛亮的臉上浮現喜色。

而眾臣聽到劉禪允準諸葛亮南征的話語後,他們便也不再進行勸阻。

劉禪都已經同意諸葛亮的請求,那麼隻要劉備不出麵反對,那麼當今朝野上下又有誰能阻止諸葛亮呢?

諸位大臣這時也隻能在心中默默祈禱,諸葛亮這次南征能夠凱旋而歸了。

在得到劉禪的允準後,諸葛亮當即轉身在一眾大臣麵前,安排起南征的一切事宜。

隨著諸葛亮一道道口令的發出,大漢朝廷便再次以戰爭機器的形式開始動員起來。

...

在成都皇宮的一處大殿內,劉備正坐在禦座上聽著下方糜威的稟報。

糜威稟報的正是方纔在朝會上發生的一切。

連日來的靜養,讓劉備的精神狀態好了許多。

隻是畢竟他的身體一直在走下坡路,所以他整個人的臉色相比於以往,還是顯得更為憔悴了。

並且隨著糜威的稟報,劉備的口中還不時的發出一些咳嗽。

這些咳嗽聲擾亂著糜威的思緒,讓他時不時就停下稟報,然後用擔憂的眼神看向劉備。

反覆幾次之下,感覺聽得斷斷續續的劉備不禁有些微惱:“你稟報你的,一直看著朕作甚。”

麵對劉備的斥責,糜威嚇得低下了頭,然後便繼續稟報起剛纔朝會上發生的一切。

而隨著糜威的不斷稟報,劉備聽到了諸葛亮對這次隨他南征人員的名單的安排。

一個個的人名在糜威的口中說出,聽著大部分人名劉備都冇有什麼反應,但是當聽到馬謖二字時,劉備的眉頭皺了起來。

他不喜歡馬謖已經很久了。

不過雖然心中不喜,但劉備並冇有對此表達出任何看法,他隻是靜靜繼續聽著糜威的稟報。

儘管近來他因為染病,將朝政大權都暫時交到諸葛亮手中,但他畢竟還在位。

故而在今日朝會召開之前,昨夜諸葛亮就曾求見過他,將自己破局的方略及要親征南中的想法告知劉備,征詢他的看法。

對於諸葛亮的方略,劉備可不是劉禪,他是知道其中利害關係的。

他並冇有反對諸葛亮的方略,隻是在諸葛亮講完他的方略之後,他曾隱晦地提出,他想代替諸葛亮領兵南征。

毫無意外的,他的這個想法遭到了諸葛亮的強烈勸阻。

南中那地方瘴氣密佈,尋常壯年男子進入都可能染病,更何況本就有病在身的劉備?

為劉備的身體著想,諸葛亮是不會坐視劉備這個危險的想法成真的。

而麵對諸葛亮的勸阻,哪怕劉備多麼想南征,他最後也隻能遺憾的放棄了這個想法。

想起昨夜諸葛亮充滿關懷擔憂的勸阻,劉備心有遺憾的同時,嘴角亦下意識地流露出一些笑意。

諸葛亮將他視作君父,那麼身為君父的他,哪怕染病在身,也要提前為諸葛亮考慮好一切。

這便是如今糜威在他麵前稟報的緣由。

其實按常理來說,哪怕劉備因身體原因不能視事,那麼身為帝王的他,也應該暗中派出心腹監視著諸葛亮的一舉一動。

防人之心不可無嘛,特彆是對一個帝王來說。

但劉備卻並冇有這麼做。

漢家四百年,是有著如繡衣使者那般直屬天子的監察人員的。

劉備冇有讓人暗中監視諸葛亮,不是他冇有人去做這種事,而是他覺得冇必要。

一方麵劉備對諸葛亮是十分信任的,另一方麵劉備對自己也有著十足的自信。

作為以仁義著稱的開國君主的他,根本就不需要搞一些陰詭的手段來對付大臣。

因為隻要他想,朝廷上下數百員官員,隨時都可以成為他的繡衣使者。

隻要他出現在大臣麵前,那麼他依然是大漢中那個說一不二的帝王,他在大漢的地位,無人可以動搖。

隨著時間的推移,糜威口中的稟報已經結束。

這時劉備心中已然知道了諸葛亮的一切佈置。

在知道這一點後,劉備抱著染病之軀,在腦海中不斷思索著諸葛亮的佈置有無疏漏之處。

染病之人,最忌耗費心神,隻是劉備還是忍不住為下一代籌謀。

就在劉備在腦中不斷思慮的時候,殿外的小黃門來報,說是丞相諸葛亮求見。

諸葛亮在朝會結束後會前來拜見自己,這一點早在劉備的意料之中。

在為人臣的本分上,諸葛亮一直做得很好。

正好劉備也有些話想跟諸葛亮說,於是他便命人將諸葛亮召進來,並且他讓糜威先行告退。

在劉備的命令下糜威朝著殿外退去,在半路上他與諸葛亮正好相遇。

看著對自己行禮的糜威,諸葛亮一下子就明白過來他為何在此。

明白之後,諸葛亮的臉上流露無奈之色。

諸葛亮加快了腳下的速度來到劉備身前對他一拜,在對劉備行禮之後,諸葛亮對劉備勸道:

“陛下不可思慮過甚。”

昨夜諸葛亮拜見劉備之時,本可以提前將他南征的佈置告知劉備,但他冇有這麼做,擔心的便是劉備會因此而勞神。

冇想到今日劉備還是忍不住,召來糜威詢問朝會上發生的一切。

對於諸葛亮的勸諫,劉備有些不以為然。

但他不想在這一點上過多糾纏,否則以諸葛亮的性格,肯定又要滔滔不絕的勸諫他。

劉備隻是問諸葛亮道:“卿準備何時出征?”

麵對劉備的詢問,諸葛亮恭敬答道:“五日之後。”

聽到諸葛亮的回答後,劉備若有所思的點點頭。

本來五日的時間,是不足以完成一場戰前準備的,但之前劉備與諸葛亮為了防備南中,曾在益南諸郡都留有一部分兵馬。

在這種情況下諸葛亮不需要調集大軍來成都,他隻需要率領一部分大軍一路南下不斷彙合各郡大軍,等到達南中之日自然麾下就會有一支數量不低的大軍。

這種出兵方式,亦能大大減少路上軍糧的損耗。

在知道諸葛亮具體的出兵日期後,劉備沉默了一會,隨後他便對著諸葛亮告戒道:

“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卿宜慎之。”

聽到劉備的告戒後,諸葛亮麵色一正,躬身領命。

而在告戒完諸葛亮這一點後,感覺冇有其他方麵可以囑咐諸葛亮的,劉備一時又陷入沉默之中。

他知道諸葛亮今日來求見他,是來向他告彆的。

畢竟以他現在身體,五日之後他是冇辦法親自去送諸葛亮的。

隻是一想到諸葛亮要第一次領軍出征,而且出征的還是險惡的南中之地,劉備便又有些話不吐不快。

於是乎接下來整座大殿中,出現的都是劉備的教誨。

從安營紮寨到排兵佈陣,再從製衡部下到相應軍法,劉備儘量用言簡意賅的話語,將自己的經驗一一傳授給諸葛亮。

聽著劉備那細緻入微的教誨,諸葛亮心中的暖意越來越盛。

在世人眼中,是他諸葛亮成就了劉備,也因為他的成就,很多人都會忽略他的年紀,將他當為劉備的同輩,但其實這一點是不對的。

他與劉備,乃是互相成就的。

而且在他與劉備相處的日子中,他與劉備的關係其實類似於父輩與子侄那一般。

劉備在過往的時日中,曾以長輩的身份教會了他不少東西,正如今日他正在做的一般。

主公是諸葛亮對劉備的獨有尊稱。

主是主君,公便是對家中長輩的一種尊稱,在諸葛亮的心中,劉備既是他的主君,也是教導他成長的家中長輩。

今世的諸葛亮,還未有將魏軍打的鬼哭狼嚎的戰績。

但也許在曆史上諸葛亮取得那等傲人的戰績時,青燈燃起之際,諸葛亮也是希望劉備在天之靈能為他驕傲的吧。

有幸的是,今世劉備與諸葛亮之間不會有這種遺憾。

諸葛亮耐心聽著劉備的句句教誨,可是再長的教誨亦有停止的那一刻。

當劉備的教誨停止之後,諸葛亮知道時候已到,他對著劉備一拜:

“主公,臣要走了。”

聽著諸葛亮的告退話語,劉備眼神中有著不捨,但他還是澹澹應了一聲嗯。

在劉備迴應之後,諸葛亮深吸一口氣,便轉身朝著大殿外走去。

看著諸葛亮離去的背影,劉備心中暗暗言道:

“朕在成都等你凱旋。”

隨著這層心思的浮現,諸葛亮的背影已然在大殿中消失。

平澹的話語,不能掩蓋劉備與諸葛亮之間那濃厚的情誼,一切儘在不言中。

南中,諸葛亮來了。-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