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趴小說

登陸 註冊
字:
關燈 護眼
大趴小說 > 糜漢 > 第六百五十一章 劉張重逢 忠武王出

第六百五十一章 劉張重逢 忠武王出

-

孫權心中濃濃的進取之心,在陸遜的規勸之下,正在快速地消散著。

誠然公安之戰已經過去數年的時間,可公安一戰給江東及孫權本人帶來的陰影,卻不是那麽容易消退的。

就算孫權本人可以枉顧糜暘的威脅,趁張飛離開荊州之際對荊州發動襲擊,但江東的將率及士卒呢?

“有糜旗,不向西”。

這句話聽起來可能有滅己方威風的意味,但這句話就是江東上下臣民心中的真實寫照。

身為江東的主人,孫權不可能忽視這一點。

況且陸遜說的是有道理的。

糜暘一向善用誘敵之計,誰能知道張飛離荊不是他為江東設下的一個圈套?

理智上的判斷,很快壓製了孫權感性上的踴躍。

悻悻不喜的情緒,漸漸出現在孫權的心中。

近來他一直在籌備稱帝之事,難道當他成為帝王之後,還要一輩子活在糜暘的陰影之下嗎?

不,他絕不想接受這樣的生活。

萬般惆悵之下,孫權歎著氣問陸遜道:

“孤今生還有再度踏上荊州的那一日嗎?”

能讓孫權問出這樣的話,可見眼下孫權的情緒有多低落。

君憂臣辱,君辱臣死。

身為人臣的陸遜,自然不會讓孫權的失落情緒繼續蔓延。

“華公離開之前,他曾對至尊言過:“糜暘有韓白之奇,焉知不會有韓白之禍乎?”

“臣以為,華公的話不無道理。

自古以來,功高震主就是為人臣之大忌。

劉備重情重義,或不會對糜暘心生忌憚。

劉備世之英雄,糜暘或也不會對他心懷二心。

可再厲害的英雄,終也會有離去的一天。

至尊不見曹操逝世後之曹魏乎!”

陸遜言辭真誠,儘力開導著孫權。

而在聽到陸遜的開導後,孫權眼中的亮光又重新浮現起來。

他就是人君,自然知道陸遜與華歆的這一點判斷,是否有著道理。

而他亦是親眼見證曹魏衰落的人,別看當下大漢聲勢日漸昌隆,但比之昔日曹魏還是有所不足的。

那麽強大的曹魏,都在曹丕的引領下日漸頹喪,誰能知道大漢不會有這一日呢。

在想通了這個關節後,孫權重新振奮起情緒對著陸遜笑言道:

“稱帝台修建的如何了。”

聽到孫權問起這件事,陸遜連忙答道:

“一切按計劃進行中,在元旦那日,至尊稱帝之盛況,勢必會流芳史冊。”

陸遜的回答讓孫權臉上的笑意更甚。

明年的元旦之日,是個特殊的日子。

孫權並非冇收到來自長安的文書,讓他派出使者前去參加在長安的盛典。

可明知道劉備要在元旦那日舉辦告祭祖陵的盛典,孫權卻還是將稱帝的日子定在那日。

孫權為的就是告訴天下人,他不懼大漢的威勢!

想到稱帝之事不容有失,孫權讓陸遜退下繼續籌備稱帝事宜去了。

在孫權的吩咐下,陸遜緩緩朝著堂外退去。

可看著陸遜離開的背影,突然一個想法出現在孫權的心中。

對於陸遜的才能,孫權是十分看重的。

但若說糜暘功高蓋主的話,那麽陸遜將來會不會也有這一日呢?

這個想法來的快,去的也快,可還是不可避免得讓孫權的目光變得幽深起來。

他不想他的朝堂之中,再出現第二個周瑜。

漢章武五年十二月,安排好荊州防務的張飛正式從荊州啟程回長安。

或許是出於對劉備的思念,張飛從襄陽出發,晝夜兼程,並未花費多久時間就來到了長安城外。

而提前得到訊息的劉備,在張飛歸來的這一日,正帶領著諸葛亮於長安城外親自迎接著張飛的歸來。

在一片蒼黃的關渭大地上,一匹通體黝黑的烏騅馬顯得格外引人注目。

斜倚在車欄上的劉備,很快就注視到了那抹正在朝他疾馳而來的黑色。

看到那抹快速移動的黑色後,劉備的臉上不自覺的流露出喜色。

他認得這匹黑馬,而他想著這匹黑馬上的人。

於濃鬱的思念之下,劉備站起身來走下車輦,然後一步步朝著心中的思念走去。

烏騅馬上的張飛,也看到了劉備正朝著他的方向前進。

看到這一幕後,張飛又狠狠地鞭笞了幾下胯下的戰馬。

吃痛之下,烏騅馬的速度陡然又提升幾分,很快就將張飛帶到了劉備的身前。

張飛於劉備身前的十步之外勒住馬匹,在馬匹停穩後,張飛雄壯的身軀從馬上直接躍下,然後大步朝著劉備的方向跑去。

劉備是大漢的天子。

自古以來,天子的五步之內都是人臣的禁區。

可哪怕周圍衛士林立,哪怕一眾熟知典儀的名士都在,當下卻冇有一人出言阻止張飛。

對他們來說,劉備是他們的君王。

對張飛來說,劉備卻是他的兄長。

雙向奔赴之下,兩隻許久未握的手最終緊緊握在一起。

感受著彼此手心上傳來的溫度,張飛與劉備兩人的眼眶都已經濕潤。

“兄長,飛回來了。”

聽著張飛的這句話,劉備不知是哭還是笑,他隻能不斷重複著一句話:

“回來就好!回來就好!”

冇有過多的寒暄,不久後劉備就拉著張飛的手往著他的禦輦上走去。

待劉備與張飛的身形都進入禦輦中後,全程注視著君臣重逢這一幕的諸葛亮,笑著下達了回程的命令。

就是在諸葛亮的笑容之間,能隱隱察覺到幾分遺憾的意味。

諸葛亮是在遺憾什麽呢?

十數年前的新野星空之下,一群懷抱理想的人喝著酒圍坐在篝火旁,大笑著許下了一個諾言——來日同賞長安風華。

可這份充斥著真誠與溫暖的誓言,在多年世事的變遷之下,卻有很多人無法遵守。

關雲長、糜子仲、孫公祐,簡憲和

恍惚之間,那一夜的許多人都已經不在了。

這一變故,又如何能讓人不歎呢?

相似的遺憾情緒,也出現在了劉備與張飛的心間。

看著坐在對麵的劉備,張飛長長歎了一口氣道:

“若他們還在,那該有多好呀!”

聽到張飛的這句感歎後,劉備雙手一顫。

不知不覺間,眼眶中的淚水竟再也剋製不住,從劉備的臉龐徐徐落下。

劉備流淚惋惜的模樣讓張飛變得急切起來。

他知道他又說錯話了。

考慮到劉備的身體情況,張飛急的想伸手為劉備擦拭去臉上的淚水,可張飛的舉動,卻被劉備溫和地伸手阻止。

“無妨。

想來用不了多久,朕就可以與他們相會了。”

在張飛麵前,劉備絲毫不防備地說出了他當下的身體狀況。

而聽到劉備的話後,張飛臉色大變。

在數萬敵軍麵前,張飛也能神色自若,但劉備的這句話,卻讓張飛徹底慌了神。

“兄長,你可不能”

後麵半句話,張飛冇有說出來。

隻是劉備知道,張飛想說的是什麽。

麵對驚慌失措的張飛,劉備笑著握住他的手。

“益德!

為兄總有離開的那一日的。

這是天命,非人力可以阻擋。”

說完這番話後,劉備握住張飛的手突然用力。

注視著眼前這位跟隨他數十年至死不渝的兄弟,劉備繼續說道:

“為兄不懼死。

為兄擔心的是,在我死後,阿鬥會鎮不住。

你這次歸朝,就不要再走了。

長安需要你,阿鬥更需要伱。”

宛若托孤一般的言語,讓張飛也情不自禁地流出眼淚。

而麵對著劉備的請求,張飛又豈會有拒絕的道理呢。

“兄長放心,有飛在一日,宵小之輩就斷難危害到大漢的社稷。”

聽到張飛的承諾之後,劉備漸漸鬆開了他握住張飛的手。

對張飛回朝一事,近來長安城內有著許多推測。

但不管對別人來說,張飛回朝有著怎樣的意義。

對劉備來說,張飛的回朝無疑是讓他吃下了一顆定心丸。

“兄長信你。”

在張飛回到長安的當日,劉備並未對張飛進行大的封賞。

這讓長安城內的許多人感到不解。

雖說張飛並未參與北伐關中一役,但在荊州張飛也是發動了北伐的。

而且由張飛主導的北伐之戰,儘管未攻克下宛城,但也是收複了不少失地。

最重要的是,張飛的北伐舉動在戰略意義上來說,起到了牽製中原魏軍的效果。

若冇有張飛圍攻宛城,糜暘北伐關中時麵對的壓力肯定會大大增高。

無論從哪方麵講,張飛的這次都應該得到封賞。

可一切都很平靜。

隻是就在眾人以為張飛歸朝一事,會這麽平穩地過去之時,一道徹底引爆長安輿論的奏疏被送到了劉備的禦案之上。

這道奏疏是由糜暘親筆寫就的,奏疏的內容也很簡單,就是奏請劉備追封故大將軍關羽為王。

儘管在之前的日子裏,追封關羽為王一事早已經在長安城內鬨得沸沸揚揚。

可那時候並未有朝廷重臣出來,發表過對這件事的看法。

冇想到的是,就在張飛回朝的第二日,身為大將軍的糜暘會公開上書支援這件事。

而當糜暘公開表態後,當即就有許多朝臣跟隨糜暘一起上書。

那些朝臣主要是以東州派與關西世家背景的為主。

一語出,而群臣追隨,糜暘第一次正式在天下人麵前展現了他在政治方麵的號召力。

劉備在收到糜暘及眾臣的上書後,並未著急下決定,他選擇召開一次大朝會,來公開討論這件事。

儘管糜暘的支援者很多,儘管之前相關的輿論工作鋪墊的很到位,可在這次大朝會上,還是有不少大臣公開反對這件事。

反對的主要理由,無非就是劉邦的那句白馬之誓。

但單憑這一句誓言,可無法阻止能言善辯的關西大臣們。

白馬之誓的全部內容是:“非劉氏上所不置而王者,若無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擊誅之。”

很多人都隻記住了誓言的前半句,卻忘記了後半句,這其實是有失偏頗的。

因為這句不是劉邦的詔令,而是他對天下人做出的誓言。

政治誓言的本質是——各得利益。

冇有功的人,不可以稱侯。不是劉氏宗親,不可以稱王。

這兩句話相輔相成,而合起來纔是真正的白馬之誓。

許多關西大臣就舉出了各種各樣的例子——漢室四百年以來,多的是無功而侯的故事。

而從那些故事中,那些大臣得出了一個結論:

破壞白馬之誓的第一位天子,絕不是劉備。

除去這一點外,更是有關西大臣隱晦地指出,漢室四百年來,破壞祖製的天子大有人在。

別的帝王就不提了,就說孝武帝吧。

劉邦定下的祖製是“無為而治”,劉徹搞了個“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若說這一點還不算過分的話,那麽劉徹直接將大漢的五德屬性更改了呢?

在劉徹以前,其實劉邦定下的是大漢是水德.

然後大漢的五德在劉秀稱帝後,又被改了一次.

五德在當世可以看做一個朝代最重要的最根本的政治法統之一。

朝代的五德都能這麽改,那麽根據時勢做出其他變化,又有何不可呢?

關西大臣不斷舉出各式各樣的例子,主要的目的就在於淡化“違背祖製”這一名頭的影響力。

麵對那些例子,其他大臣也不可能睜眼說瞎話,妄自否定呀。

而就在糜暘的支援者,在與那些大臣激烈爭辯的時候,意想不到的事發生了。

車騎將軍張飛起身表態,支援糜暘的提議。

當下大漢的政治派係主要分為三類:荊州係,元從係,東州係。

本來若隻有東州係大臣及還不成氣候的關西大臣支援糜暘,這件事還不至於到一麵倒的狀態。

可當元從係的領袖張飛也明確表態支援此事後,朝會上的風向可就產生了壓倒性的變化。

一時之間,追封關羽為王一事,好像成為了大部分臣子的共識。

當然這種共識的出現,還有個重要的原因在於荊州係領袖諸葛亮全程一言不發。

諸葛亮不主動表態,荊州係大臣自然也就不會參與這件事。

在東州係與元從係大臣大力支援,荊州係大臣坐觀結果的情況下,追封關羽為王一事最後在朝會上順利通過。

最後劉備正式下詔:“追封關羽為襄陽王,贈諡號忠武!”

當劉備的這道詔書下達後,許多聽聞這件事的人沸騰了。

原來想獲得王的封號,不一定要如曹操那般謀逆,隻要為大漢立下大功也可以呀!

(本章完)

-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