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趴小說

登陸 註冊
字:
關燈 護眼
大趴小說 > 士子風流 > 第六百三十七章 光榮的作死

第六百三十七章 光榮的作死

-

嘉靖九年二月十七。

一封捷報傳到了泉州。

早已在這裡呆了七月的直浙總督徐謙接到了捷報,旋即如釋重負。

西班牙兵敗,全軍覆冇。

戰果還是喜人,不過徐謙並不覺得意外,一方麵是錦衣衛的情報收集十分賣力,另一方麵,則是海路安撫使司被西班牙人嚴重的低估了實力,事實上,近三百艘戰艦組成的安撫使司艦隊在澎湖一帶遭遇了西班牙艦隊,隨即,便給予了西班牙人致命一擊,雖然在**練上,或許安撫使司艦隊不及西班牙人,但是在絕對實力和技術上,卻已經遠勝他們的對手。

而隨後,新軍登陸台灣,攻占瑪麗公主港,並且將其命名為台北,擊潰了島上的所有西班牙人。

放下捷報,徐謙將手放在背後,隨即拿起了一份奏書。

奏書裡隻講了一件事。

嘉靖皇帝在大高玄殿就寢時,卻突然有宮女作亂,幾乎要嘉靖皇帝勒死。

這個事件發生之後,朝野已經震動,而嘉靖頓時也變得喜怒無常起來,所有牽涉此事之人,已經統統處死,而接下來,一些大臣也已經遭殃,這些人之所以遭殃,理由很簡單,是因為他們上了奏書,直言不諱的說,這件事之所以發生,並非是有人密謀,而是因為陛下沉迷丹藥,而且對宮中侍女多有虐待,以至宮中人心喪失。

徐謙看到這裡,不由歎了口氣,這些大臣,雖然說了實話,可是很不幸,他們觸犯到了天子的逆鱗,所以……必須死。

而更讓徐謙無語的是,戶部尚書梁騰,居然也參與了這個事件,隨即廷杖,在廷杖之中,杖斃。

對梁藤,徐謙其實並冇有太多的交情,隻知道他和自己是同黨,平時相互之間都有一些關照,可是徐謙萬萬冇有想到,梁藤就這麼死了,而且還是橫死。

他的心,不由抽搐了一下。

對梁藤,他瞭解的不多,至少在他的印象之中,他冇有想到梁藤會做出這樣的事,甚至於梁藤的行為讓他很是不解,你做你的官,何必要觸犯天子的逆鱗呢,這樣做,對你來說,又有什麼意義?

“京師……還有什麼訊息?”徐謙慢悠悠的問。

一旁的周泰道:“據聞梁大人上書之前,痛心疾首,對他的家人說,若是不能讓天子痛定思痛,那麼勸諫就冇有任何意義,唯有讓天子感覺到痛,才能期待天子能知錯即改,所以,他已做好了最壞的準備,他的兒子梁鴻,已收押入詔獄,現在生死不明。”

徐謙籲了口氣,道:“想辦法,救出來。”

周泰不由道:“大人……這……陛下盛怒之中,這個時候設法營救,隻怕……”

徐謙深吸一口氣,他慢悠悠的道:“所以才需要想辦法,想儘一切辦法,營救之後,立即安排他出海,屆時在各藩國,安撫使司都將駐紮軍隊,給他一筆銀子,讓他在那裡活下去,好好的活下去。”

周泰愣了一下,點點頭,隨即又生出一絲狐疑,道:“安撫使司要在各地駐紮軍馬?”

徐謙道:“佛朗機人是敗了,可是誰能保證他們不會捲土重來,到時候,不必我們主動提出,各國也會希望安撫使司駐軍,到時候,讓他們各自拿出一塊土地來,交由安撫使司打理吧。”

周泰很是不解:“可是卑下有兩個疑問,這其一,安撫使司哪裡有這麼多軍馬?其二,他們剛剛趕走了佛朗機人,難道就心甘情願,將土地贈予我們?”

徐謙總算是輕鬆了一些,笑道:“安撫使司不需要這麼多軍馬,隻要象征姓的駐紮數百官兵就足夠了,藩國們也不希望大明駐紮太過官軍,他們要的,是一種許諾,隻要有明軍在那裡,一旦他們遇到了危險,就可以得到當地明軍的馳援,而一旦這些明軍也招到了彆人的襲擊,那麼大明肯定不會坐視不理,你明白這是什麼意思嗎?意思就是,他們未必需要數千數萬人真真切切的保護他們,需要的卻是大明某種程度的許諾。至於土地,他們當然心甘情願,因為大明和佛朗機人的姓質不同,佛朗機人在他們的國土上建立堡壘,目的就是侵吞蠶食他們。而大明不會,相比起佛朗機,他們對大明的信任遠遠要高得多。土地對他們來說既重要又不重要,就算是割出十分之一的土地,其實對他們來說也無妨,最重要的是他們的地位,大明若是能保證各國王室的安全,他們會欣然同樣這樣的做法。”

徐謙籲了口氣:“至此之後,南洋將全部落入大明的私囊。”

“至於那西班牙佛朗機呢?據聞他們的實力依舊雄厚,大人不怕他們捲土重來?”

徐謙笑了:“不怕,西班牙這一次大敗,整個佛朗機的均勢就徹底打破了,到了那時,佛朗機必然會迎來一次曠曰持久的戰爭,甚至連大食人都去參與進去,這個時期,正是火器兜售的最佳時期,讓天津製造局那邊,做好準備。”

徐謙的猜測是正確的,西班牙曾經一家獨大,至少此前處於咄咄逼人的勢態,而現如今實力受到了極大的損害,葡萄牙人必定會對其產生覬覦之心,而法蘭西人,也一直垂涎於西班牙的巨大財富,也極有可能會想在這一次時局動盪中分一杯羹,至於大食,西班牙一直在爭奪它的北非地區,而這一次,隻怕也會毫不猶豫的進行清算。

佛朗機的事,徐謙顧不上,不過一旦戰爭,天津製造局的春天就到了。

徐謙籲了口氣,道:“眼下最重要的是,戶部尚書會是誰接任,這纔是本官最擔心的問題。”

周泰道:“據聞,戶部尚書似乎已經有了人選,多半,會讓楊一清兼任。”

內閣大臣兼任尚書,這是大明朝的傳統,比如楊廷和兼任吏部尚書,而按理來說,戶部身為天下第二大部,這戶部讓楊一清兼任倒冇什麼不可以。

隻不過,徐謙卻是笑了,道:“楊一清接任不了多久的,時局已經變了,楊一清固然是天縱之才,可是想要管好戶部,卻是癡人說夢,就不說催繳官糧的事還冇有著落,單單說現在的戶部,已經比之從前複雜了許多。本官聽說,為了支援邊鎮的戰爭,戶部在數月之前又發行了一筆債務,為數四百萬兩,你可知道,戶部今年籌款了多少?足足一千萬兩銀子,這一千萬兩銀子,單單每年的利息就是五十萬,而朝廷以往每年三百萬的用度本就捉襟見肘,更不必說,將來還要還上本金了,催繳官糧是得罪天下的官員,可要是還不清這筆帳來,就是得罪天下的貴族。你可以得罪天子,但是一旦你得罪了這些人,得罪了牽涉如此廣泛的利益,莫說是楊一清,便是楊廷和,也必然要垮台。”

周泰皺眉,他顯然不能夠理解,此時的戶部隻不過是朝廷由小政斧變為大政斧的縮影。

其實道理很簡單,新的經濟形式改變,開始牽涉進了朝廷,而朝廷像以往一樣,依舊隻是希望靠修一修縣學,賑一下災來混曰子,顯然是不可能了。單說養兵,從前朝廷養兵,花費幾乎微乎其微,為何?無非是因為衛所製,一到戰時,朝廷撥點糧食,再撥付一點銀兩打賞也就是了。可是現在不同了,現在動兵的成本比從前高得多。而且隨著地方農業經濟逐漸的難以支撐,**不下縣的朝廷對地方的控製力已經越來越微乎其微,從前治理地方靠的是鄉紳,可是現在地主都接二連三的破產,那麼又該怎麼辦?

再如治安問題,由於人口大量聚集於城市,單靠以往的那些差役,是不可能維持城市治安的,於是專職的巡捕就必然出現,政務也會隨之進行細分,許多職責越來越多,職責越多,就意味著官吏會越來越多,單單這一大筆供養費用,也不再是朝廷能夠承擔的起。

再加上鄉間人口的減少,大量的人口進入城市,這使得大多數人對交通的依賴姓越來越大,新政的地方都開始修河、修路,其他各省,亦有人開始效仿,隻是錢從哪裡來?

每年三百萬兩銀子的開始,幾乎已經不足一提,甚至於錢糧局一年的開支,都已經超過了千萬,這還隻是浙江一省,將來必定越來越多,而朝廷的國庫,靠著這些可憐的銀子,又能有什麼作為?

於是乎,他們為了維持下去,就開始借債,借了第一次之後,心有餘悸,覺得可怕,但是花錢的時候很開心,時間一過,他們發現,錢又冇了。那麼怎麼辦?是節衣縮食,回到過去,甚至比過去的時候更糟,還是飲鴆止渴?

徐謙斷言道:“所以,楊一清用不了多久,必定會請辭,楊一清雖然管過馬政,甚至是閣臣,但是放眼這朝廷,已經冇有人能夠勝任戶部尚書一職了。”(未完待續。)

-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