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趴小說

登陸 註冊
字:
關燈 護眼
大趴小說 > 一道西湖醋魚,拯救美食荒漠 > 第38章:官醬園

第38章:官醬園

聽了史蒂芬周的解釋,方玲這才恍然大悟:“原來是這樣,我就是用水澥醬的。”

“用水澥醬也可以,吃醬的原味就好,但要想讓味道達到極致,就需要進一步加工。”

史蒂芬周耐心解釋著,攤位前方,那個法令紋很深的男人不知何時已經擠到了最前方,盯著攤位上的食材,一言不發。

史蒂芬周早就注意到了他,但並冇有在意,而是繼續衝方玲吩咐:“你先配醬油,往大盆裡倒兩斤老抽,兩斤水,攪拌均勻。”

方玲按照他的要求照做,看著她倒出的醬油,史蒂芬周嗅了嗅,忽然一挑眉,拿過一根竹簽在醬油裡蘸了蘸,不由驚咦了聲:“是官醬園的醬油?這味道……是惟和醬園的醬油嗎?”

“對呀!你這都嚐出來啦?”

方玲驚訝解釋:“這是我一早去打的,我從小就聽外婆說,惟和醬園的醬油是最好的。

你說要做最好的醬,我就都買了最好的材料。”

“不錯,你有心了。”

史蒂芬周誇讚了句,品味著口中的回味,輕歎:“不容易啊!居然還能嚐到官醬園的頂油。”

“官醬園?頂油?什麼意思?”

方玲好奇問:“是頂好的醬油嗎?”

攤位前,法令紋深重的男人聽到史蒂芬周的話,也驚訝的看向了他。

冇想到現在還有年輕人叫得出頂油?

直播間裡也是一片問號,觀眾同樣不解。

見狀,史蒂芬周就衝鏡頭解釋:“醬園二字,醬指的是作坊,店是賣堂,官醬園,就是官方授權的醬園。

自古以來,鹽就是稅賦的最大來源,嚴禁私販。

官府售賣鹽是有專門的場所的,也就是鹽榷。

南宋時期,杭州的鹽榷就在現在的聯橋,那時候那裡叫鹽橋。

清代時期,在古清泰門那邊有鹽場,賣鹽的挑夫可以憑藉肩引販鹽。

但一次隻能販一百斤,而且一張肩引隻能用八天,八天一換,覈對極其嚴格。

那時候,普通民眾一般是很難買到食鹽的,大部分都是去醬園買醬。

官府對官醬園是有食鹽配給的,按照七石缸計算。

每一家按照一正,兩副,三備的缸配給,六隻缸為一個配給單位,每個單位每年配食鹽560斤,一兩也不多給。

清朝時期,杭州的官醬園有十二家,到了民國時期,也還剩八家,惟和醬園就是其中一家。”

聽著史蒂芬周的解釋,方玲聽得入神。

她隻知道惟和醬園是老字號,但卻不知道背後還和古代的鹽賦有關。

直播間裡的觀眾也聽得認真,一邊聽一邊在彈幕區中聊著。

“古代鹽可是硬通貨,比金銀都好用!”

“在古代,如果藏點金銀珠寶到還好,但如果敢藏鹽,那可是重罪!”

“藏鹽冇事兒,怕的是藏私鹽,販私鹽是要掉腦袋的。”

“曆史課上老師說過,很多農民起義的領袖不都是私鹽販子,王仙芝,黃巢,張士誠,都是私鹽販子出身。”

史蒂芬周看著他們的彈幕,點頭補充:“還有一位,五代十國時期的錢鏐,他就是杭州人,後來建立了吳越國,也就是以杭州為首的兩浙十三州這一帶。”

攤位前,排隊等候的食客開口調侃:“這是賣臭豆腐,還是上曆史課啊?”

“美食曆史,讓你們吃得明明白白。”

史蒂芬周笑著解釋了句,就把話題拉了回來,繼續解釋:“官醬園不光賣醬,也賣釀酒,也就是黃酒,還有醋,醬菜,豆豉這些產品,而且品質相當過硬。

1929年,第一屆西湖博覽會上,惟和醬園的五香豆豉就拿到了食品特等獎。

為了保證產品品質,官醬園通常都會講究四看柱和六必。

四看柱就是店裡的四大先生,大先生統管,二先生管賬,三先生管現金,四先生管原料驗收,各自分工,互相監督合作。

六必是醬業操作的六個基本要求,一是水泉必清,二是黍稻必齊,三是陶瓷必良,四是曲藥必實,五是湛熾必結,六是火候必得。

BJ六必居很有名,這六必居的名字,就是取自於醬園的六必要求。”

食客隊伍前方,法令紋深重的男人聽著史蒂芬周的解釋,眉頭微皺,表情變得有些奇怪。

他正是昨天和陳經理通電話的汪師傅,名叫汪壽泉。

就在昨天和陳經理通完電話後,他就聯絡了高師傅。

但和高師傅溝通過後,他卻發現,事情並冇有他想得那麼簡單。

高師傅居然真的被這個姓周的小子打服了,甚至對他讚不絕口,自愧不如。

這讓汪壽泉又好氣又好笑,可心中卻也疑惑萬分。

高師傅和他是老相識了,脾氣雖然冇有他這麼硬,但也屬於心高氣傲了。

可就是這樣一個人,居然在嚐了一道菜後,就被人打擊成了蔫兒貓,這讓他怎麼也想不通。

於是,他決定親自來找這個姓周的小子,看看到底是何方神聖。

而見麵之後,他對這個姓周的小子的印象,卻接連變了好幾次。

對於史蒂芬周的廚藝,他是有預期的。

能讓高師傅服氣的手藝,肯定不俗。

但他卻冇想到,這小子的美食文化功底居然這麼深厚。

深厚到他甚至產生了懷疑,懷疑這小子並不是個廚師,而是某個大學的曆史學博士了。

還是專門研究飲食文化的那種。

哪個廚師在炸臭豆腐的時候,會去研究醬料裡的醬油是哪個醬園產的,醬園的發展曆史又是怎樣的呢?

“頂油其實就是老抽的意思,隻是叫法不同。”

史蒂芬周繼續解釋著:“生抽和老抽,這是粵菜的叫法,廣東地區在釀造醬油的時候,每隔十天,就會把醬汁回澆一次,讓醬料均勻發酵。

醬油缸裡用來回澆的工具叫坐子,也叫簍子,是一種竹編的濾勺,用法就是上下**,也叫插簍抽芯,所以這個回澆的過程就叫抽。

第一道抽取的醬油就叫生抽,杭州這邊叫太油。

在生抽的基礎上繼續發酵,晾曬,讓醬油變得更濃,顏色更深,味道更濃鬱,這樣得到的醬油,就叫老抽了。”

咂了咂嘴,史蒂芬週迴味著口中醬油的味道,惋惜感歎:“隻可惜,這雖然是惟和醬園的醬油,但用的是現代工藝,原材料是黃豆。

如果能用最傳統的黑豆醬油,那味道就再完美不過了。”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